第473章 造假
乍眼一看,那是一根老参,一根五形俱美的乾燥的老参,堪称绝品。
地上部分並列状伸出三枚茎,地下部分则分成三段:基部圆芦,但不长,中部是堆芦,排满了大节,多呈枣核状,很密集,顶端是马牙芦,共有三枚。
这大山参主体长四公分多,有三公分粗,两腿八字分开,有手有腿,体態玲瓏,充满灵气。
主须有五条,最长的有近四十公分,屈曲多姿,皮色呈现黄白色,细腻光滑,参体那是相当俊美,全身分布著不少珍珠疙瘩完美,相当完美
可正因为太过完美,反倒让卫淮觉得不敢相信。他自己收藏的那些人参,哪怕是参王级別的几支,都没有一支能找出品相这么好的。
这得是多低的机率,才能长成这样。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细细翻看的时候,其中一条主须突然脆断,
这让卫淮心头一惊,愣神间,他注意到那断口並没有呈现出新鲜的黄白色,而是陈旧的,有浇水粘连的痕跡。
这也就意味著这是拼接而成,是一支造假的人参。
联想到金家兄弟见到这姓朴的两兄弟时避让的样子和那句提醒,他立马意识到,这是个坑!
得益於老葛的教导,在山里抬棒槌闯荡的几年,认识了送他三颗东珠的老杜,都有说过棒槌造假的事儿,加上这些年售卖人参,没少接触这方面的事情,他对人参造假的事儿,也多有了解。
不然,他也不敢贸然涉足进山收购棒槌这种事情。
售卖人参的时候,收购站负责鑑定的师傅,每次都会查验得相当仔细,从一个老师傅口中,卫淮得知,人参造假,早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不是现在才有。
按记载,夏商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用人参治病了,而之后,就有了假的人参,其中一种偽品名“支罗服”,就是一种块根似人参而非人参的植物,被用来代替人参。
还有一种被叫做“薺尼”的植物也被用来冒充野山参。
更有不良商家,用沙参、桔梗、党参、藜芦等药材冒充。
那时候,普通人基本没见过野山参,对各类冒充野山参的药材也极少认识,更別说辨別认识人参了。
这些还算不上高手。
真正的高手,甚至能骗过每天都吃人参的皇帝、达官显贵和专门负责给皇室採办人参的內务衙门中的行家。
尤其是到清朝,为了垄断,独享野山参资源,封禁长白山,围上柳条边,由官方出银子僱佣放山人进山采参,採到相应数量的山参上缴,以抵扣银两。
但哪有那么多野山参可采,早期的放山人就开始移植秧参、野山参幼苗,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移山参。
经过种植,体积重量成倍增加,既能完成上缴任务,又能略有剩余自行外卖,在这种时候,有的人就开始在上交的野山参中塞入铅条、铁屑等东西以增加重量。
这是標准的以次充好、作假,
而这还不算,还有人通过插芦、接芦、接腿、接须、雕刻等方法来造假。
技艺精湛的,甚至能做到真假难辨。
比如,用刀片在普通人参上模仿野山参的纹理进行刻纹,用胶水人工拼接芦体、芦头和参须,
將普通人参嫁接到另一种人参上,以营造出野山参苍老的感觉。
用纯正野山参在五形不好或缺少五形、有断须伤残的时候,將缺少的部分用其它野山参进行拼接。
用小的野山参拼接成大的野山参,以小充大。
用各种移山参拼接成五形俱美的野山参,以此充好。
还有用高锰酸钾等药物进行炮製让其显老等法子。
可谓是层出不穷。
这也是国营收购站、外贸收购站等地方,得有经验老道,对棒槌极其熟悉的老师傅坐镇的原因,一是定价,二是防假。
现在,手中的棒槌主须突然脆断一根,卫淮眉头一挑,警了眼这朴姓兄弟俩,见他们似乎並没有注意到,他也不动声色地用指头捏著参须断开的位置,继续查看。
这一看,看出了数处疑点,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