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其他类型 > 晋击天下 > 第153章 北府之主

第153章 北府之主(2 / 3)

>

司马珂哈哈一笑:“能为天子侍读,何其荣幸,加官进爵,指日可待也。”

两人一路说笑着,眼看前面便到了端门,谢安停住了脚步,见四处无人,低声道:“贤兄木秀于林,小心郗太尉与庾征西联手摧之……”

司马珂神色一愣,一抬头又见到左民尚书诸葛恢进了端门,便点了点头,与谢安道别而出。

…………

京口,太尉府。

京口,即当今镇江,在南京东部,又称北府。

京口为建康门户,北临大江、南据峻岭,形势险要,控制京口便能扼守三吴之地,为兵家所重。

自永嘉南渡以来,大批的幽、冀、青、徐、并、兖的南下流民聚集于此,当时东晋丞相王导设立乔州、郡来管理流民,京口就为侨置徐州和侨置东海郡之治所。

当时能到达京口的流民多为青壮,且与北方胡人多有血仇,在京口又难有土地安置,故一直是北伐呼声最高的地区。

因东晋的北中郎将府、安北将军府、平北将军府等都设在京口,这也是京口称为“北府”

的由来。

而在郗鉴的经营之下,京口更加成为了东晋的第一军事重镇。

郗鉴是东汉末年的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从小孤贫,但仍然博览经籍,即使耕作时仍不断吟咏文章,以儒雅着名。

当时兖州以郗鉴为方伯,阮放为宏伯,胡毋辅之为达伯,卞壶为裁伯,蔡谟为朗伯,阮孚为诞伯,刘绥为委伯,羊曼为濌伯,八人并称“兖州八伯”

郗鉴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

早年,他统领流民军转战于胡人肆虐的中原。

王敦叛乱时,他力挽狂澜,拯救了濒临危亡的东晋王朝。

苏峻之乱时,郗鉴坚守广陵,之后渡江与勤王义军会合,旋即回屯京口,修筑大业、曲阿和庱亭三垒,以抵御叛军进攻,后又派部下追斩逃窜的叛军首领苏逸等,收降残部一万余人。

苏峻之乱后,郗鉴以功升任司空,加侍中,封为南昌县公,驻屯京口,并加都督扬州之晋陵郡、吴郡诸军事,曾率兵将石勒十八骑之一的刘征击退。

高平郗氏本是二流士族,经过郗鉴的经营,终成为东晋首屈一指的一等世家,其家族权势,也贯穿整个东晋时代。

郗鉴坐镇京口十余载,培养出大晋东线最彪悍的一支流民军武装力量。

往后很多年,这支流民军一直承担着拱卫朝廷、平衡西线藩镇势力的重要任务。

以京口北地流民为主要兵员的北府军,虽时有裁撤但屡撤屡立一直是东晋最强力的军事单位。

可以说谁掌握北府兵,谁就有改朝换代之力,淝水之战击败前秦的主力便是北府兵,而后来的南朝第一帝刘裕也是北府兵出身。

至此,京口不单单只是因地理位置而成为重镇,更是因其聚众、兵员、军事传统等成为东晋武力支柱,郗鉴也成为东晋政坛举足轻重的力量。

郗鉴与王导两人都互相尊敬有加,且与王导结成最强联盟,并且曾亲往王家府上,亲自选定王羲之为东床快婿。

王导当初重用赵胤、贾宁、匡术和路永等人,而这几人又飞扬跋扈,不守法纪,甚至连天子都不放在眼里,重兵在握的陶侃和庾亮都先后要因此废黜王导,但是最终因郗鉴坚决支持王导,只得作罢。

郗鉴与王导联盟,虽说为了家族利益,却也阻止了朝中主要士族的剧烈斗争,让经历了两次大动乱的东晋能够维持安定。

如今的郗鉴,已经六十七岁,即将致仕的年龄,满头银发,颇显老态,唯有一双眼睛,还是炯炯有神。

在郗鉴的面前,摆放着两份信笺。

一份是司马珂平定赵胤之乱,拜左将军,都督中央军事,封历阳县公的消息;一份是庾亮的弹劾信。

当他看到第一封信的时候,神色顿时一阵黯然。

他深感王导重用赵胤、贾宁等人,便是早早埋下祸根,躲过了陶侃那一劫,最终却没躲过司马珂这一劫。

赵胤等人谋逆叛乱,被司马珂收拾得无话可说。

郗鉴对于司马珂的印象,最早始于其送的两坛蒸馏酒,因为那酒是真的好喝,后来司马珂这个名字便屡屡出现在他的视线之中。

先是庾亮弹劾司马珂,然后是司马珂在

最新小说: 今天也是当红颜祸水的一天! 星尘本尘 御兽:开局携带神级天赋 枕上闹,边塞战神宠妻无度 武道凌天秦初白羽 红楼之蚌病生珠 咸鱼穿书后错拿卷王剧本 重生七零:科研大佬坐拥亿万物资 抢红包成修真大佬,反手葬送仇家百年基业! 这真不是机械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