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扬吩咐儿女,將他给葬回武夷山,並且给他的牌匾上刻回“简”姓。
他不入赵家的祠堂墓地。
这是武夷山出现的第三座坟。
年轻的道长站在新立的简扬的坟墓前,脸上有著迷茫,他不知道他为何会出现在武夷山,不知道他待在武夷山的目的是什么。
但他知道,武夷山就是他,他就是武夷山。
无论是当初的叶言还是现在的简扬,他给予对方武道秘籍,只是隨意之举。
也许,他只適合当一个旁观者。
今日之后,武夷山的道观便是消失了。
简扬死去,赵家村开始慢慢衰败,又分裂成了数个村子。
……
数年之后。
一位落魄的书生来到了武夷山脚。
书生山脚搭建了茅屋,开垦了两亩田地。
农閒时候教村子里的孩子们念书识字,孩子们调皮坐不住,书生也不会打骂,愿意听的就教,不愿意的就离去,也不收一分钱。
书生教书很无趣,之乎者也孩子们听不懂。
“忠君爱国”孩子们不理解。
村子里人听著孩子们回来讲述先生讲课的內容,也都笑著说这书生读书读傻了。
他们只想著一度三餐温饱,什么“忠君爱国”的离他们太遥远了。
对於村民的閒言碎语,书生从不放在心上,也不与人爭辩,除了授课之时,都是笑脸迎人。
有小孩调皮,踩掉先生农田里的菜苗,书生也只是一笑而过,戏称:稚童踩嫩苗,苗奄稚童长。
书生很大度,村民们则是说这书生是个书呆子,要换做孩子敢踩农田嫩苗,腿都要给打断。
年冬。
大雪降临,家家户户烧柴取暖。
书生看著大雪,高兴吟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可惜,书生家里没有酒。
无酒御寒虽寡况,有书供读且资身。
书生没酒,只有书。
可书不御寒,书生半夜冻的瑟瑟发抖。
书生怀抱书籍,以书取暖。
数日。
雪化。
书生將书籍晒於院墙,有稚童调皮,取书烧火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