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他是很想见一见的。
辗转反侧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趁着天还没亮,陈奇瑜就早早的起来了。
好好的梳洗了一番,换了一套官服,踏着晨光,陈奇瑜便向西苑而去了。
到了西苑门口之后,陈奇瑜发现王安已经在这里等自己了,这让他心里面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陈奇瑜在京师认识几个人,但是在宫里面的,就只认识王安这一个人。
先前在河南省的时候,两人聊起来感觉还不错,也算得上比较熟悉。
陈奇瑜对王安的观感很好,这是一个有学识的太监,同时也是一个心中有正义的太监。
这样的人他还是愿意多结交一下的。
两个人见面之后,陈奇瑜连忙说道:“有劳王公公在此等候了。”
“陈大人不必客气,这只是咱家的分内之事罢了。”
王安也笑着说道。
事实上,王安对陈奇瑜的观感也不错。
最早在得知是陈奇瑜上的密奏的时候,王安心里多少还有一些芥蒂。
可是聊下来,王安发现陈奇瑜的学识很不错,同时心中有正气,对大明官场上的沉沦陋习非常的反感,是一个敢想敢干的官员。
这就让王安觉得陈奇瑜很不错,也愿意和他亲近。
两个人相互叙了几句闲话之后,王安便带着陈奇瑜往里面走。
一边走着,王安一边对陈奇瑜说道:“陛下的心情还不错,你说话的时候注意点分寸。”
这意思很明显,陛下现在心情很好,你可千万别给弄不好了。
事实上,虽然觉得陈奇瑜不错,可是王安心里面还是有一些担心。
这位上的那一份密奏,那可真的是惊天动地,简直就是把河南省翻了个个儿。
显然这是一个胆大敢说话的人。
“多谢公公提醒。”
陈奇瑜笑着说道,但是他的心里面却不以为然。
在陈奇瑜看来,当今陛下有胸襟大气魄,怎么会因为自己说几句话就生自己的气呢?
不过,陈奇瑜还是暗自记下了,没必要得罪的话还是少说点好。
两个人很快就走到了万寿宫,王安带着陈奇瑜走了进去。
此时的朱由校正坐在龙椅上。
这是自己第一次见陈奇瑜。
陈奇瑜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年纪,五官端正、相貌堂堂,身材清瘦,目光炯炯有神,看得出来是一个坚毅的人。
“臣陈奇瑜,参见陛下。”
陈奇瑜见到朱由校之后,连忙恭敬的给朱由校行礼。
“行了,免礼吧。”
朱由校直接说道。
等到陈奇瑜正起身子,朱由校这才继续说道:“朕也算是久仰你的大名了,今日一见,倒也是一表人才。
河南的事情做得不错。”
“臣多谢陛下夸奖。”
陈奇瑜连忙说道。
这也就是朱由校给陈奇瑜最后的夸奖了。
关于河南的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朱由校不会和他详细的讨论,不过有一件事情还是要做的。
于是朱由校说道:“朕初登大宝,又长于深宫,对外面并不是很了解。
虽然深知百姓疾苦,可是朕却从来没有见过。”
“你在河南为官这么多年,又上了密奏弹劾福王。
虽然朕派人去查了,但还是有一些笼统。
朕想知道河南的百姓过得如何,你给朕说说吧。”
“是,陛下。”
陈奇瑜连忙答应了一声。
他没想到陛下居然如此关心河南百姓的疾苦,心中颇为感动,同时他也知道自己没有看错,当今陛下果然是有大胸襟大气魄,同时还有怜悯之心。
这样的帝王乃是天下百姓最希望的,也是自己这样的官员最希望的。
于是陈奇瑜就打开了话匣子,把河南百姓的疾苦说了一遍:没有地活不下去;天灾人祸之时,百姓有多么多么的凄惨,是怎么样吃不上饭的。
朱由校目不转睛地听着,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凝重,眼中的怜悯之意也越来越多。
等到陈奇瑜说完,朱由校语气低沉的说道:“百姓生活如此困苦,这都是朕的过错,是朕没有做好。”
“陛下切莫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