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也并不高,代表人物除了徐光启之外,还有李之藻。
李之藻这个人学识渊博,娴于天文历算、数学,“晓畅兵法,精于泰西之学”
,与徐光启、杨廷筠齐名。
万历26年进士,跟随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
万历三十一年任福建学政期间,将天文题目纳入科举。
后来李之藻接受天主教教义,于万历三十八年受洗入天主教。
跟李之藻同时接受洗礼,加入天主教的,还有王徵、李天经等。
李之藻原本的官职是南京的太常寺少卿,在徐光启得到朱由校的重用之后,徐光启向朱由校举荐了李之藻。
当时为了让朱由校重用李之藻
,徐光启替李之藻说了不少好话,说他精通天文数算历法,尤其擅长制造大炮。
于是李之藻得到了朱由校的提拔,从南京太常寺少卿擢升为光禄寺少卿,兼管工部都水清吏司部郎中事,位置还是很不起眼。
当然这是朱由校故意的。
那个时候朝中纷纷扰扰,斗争正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朱由校自然不可能让徐光启李之藻他们露头。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事情已经平息掉了,自然到了徐光启他们露头的时候。
这一次聚会就是为了这个事情,兵部被陛下交给了徐光启,自然就是他们出头的时候了。
朱由校从始至终都没小看过徐光启李之藻这些人,他们是一个传承完善的学派,他们彼此之间都有联系,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奋斗,只不过一直没有得到赏识和重视罢了。
但是到了现在,真正要用徐光启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现在高兴的就是以徐光启为首的这些人,外面在哀嚎,他们在庆祝。
徐光启他们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这一次是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除了李之藻洗外,这里还有其他人。
这位很特殊,他曾经是东林党,与利玛窦也有过接触,同时与在江南的传教士郭居静、金尼阁和艾儒略等往来。
万历三十九年,在参观了李之藻父亲的西式葬礼后,这位决定改信天主教。
这个人与其他两个人不一样,其他两个人更关注的是自然科学,是东西方科学的融汇和贯通,而他关心的是教育。
他认为这个国家的教育系统和科举系统出了问题,需要新的人才选拔制度、重新制定官员制度。
他在这方面颇有研究,所以这三个人算是一个小团体,这个人就是沈庭筠。
同样是在徐光启得到重用之后,徐光启向朱由校举荐了沈庭筠,朱由校也任用了他。
沈庭筠现在的官职是国子监博士,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只是游离在权力中枢之外。
除了这三个巨头之外,还有其他的人也在,包括和徐光启一起入教的王徵、李天经,甚至李贽的学生陈可道也在。
可以说这一次是他们所有人员的大聚会了,这是准备大干一场的架势。
徐光启现在是内阁次辅,也的确需要人支持。
要知道在这里庆祝的只是他们在京城的人,在地方上他们还有更多的同一学派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心学其他学派的学子们。
要知道心学那些人现在虽然和徐光启他们没什么勾连,但是这些年也是备受打压。
一旦徐光启他们干出点什么事情来,肯定会有人选择加入他们。
大家都是心学门人,做起这样的事情来更是毫无顾忌。
所以徐光启他们前途远大,只要得到了朱由校的支持,这些人就是汉代的董仲舒,就是那个时候的儒家。
他们会快速的攫取权力,将很多人直接打躺在地上。
因为人比较多,徐光启的家又比较小,所以大家只能将就着在院子里面摆几张桌子,摆了些小食和瓜果。
喝酒是不可能了,大家喝着茶聊聊天,一个个都很兴奋,畅谈着理想,规划着未来。
等到闲聊进行的差不多了,徐光启放下手中的茶杯,一脸郑重的开口说道:“陛下让我拟定一份名单,我想从我们这中挑一些人。
有些话我要说在前面,咱们之中的人,有些人比较适合进入兵部,但是有些人不行。”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