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听安排搬过来,他压根就不认识郝叔。
谜底在观看新闻节目时得到了解答。
本地新闻台报道了一桩奇事。
川洋监狱里有一位犯人酷爱面食,不喜欢吃米饭,引起了监狱警察的注意。
因为这位犯人入狱的身份是南方人,可他的饮食习惯却完全贴近北方,这让警方觉得可疑。
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位犯人经常将坐牢期间赚来的劳动补贴打到一个北方的银行账户里。
钱虽然不多,但是月月不落。
银行账号的收款人,是一个临近毕业的学生,而这位学生的父亲,是个杀人在逃十几年的通缉犯。
那个通缉犯的样貌与监狱里的犯人相似度极高,二䭾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姓名和籍贯。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
经过审讯才得知,犯人当年在杀人潜逃之後,就伪造了新的身份,这麽多年来,一直是用假身份过活。
这十几年里,他又犯下累累大案,期间还杀死了两条无辜人命。
他反侦察能力极强,屡次让他躲过了抓捕。
这一次入狱是因为盗窃。
他盗窃被捕之後,认罪态度极其积极,还主动供出同夥,说出作案细节,配合警方工作。
因为整个审理过程非常顺利,於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结了案,将他送入监狱,这才让他背後的秘密没有被深挖。
没想到,这麽一个小心谨慎的人,却因为不吃米饭而暴露了真实身份。
如果不是“不吃米饭”的指向性过於明显,小潘怎麽都无法把郝叔与“杀人犯”联系到一起。
他不是杀了一个人,而是三个人,三条人命!
这样的一个人,因为小潘和他儿子年龄相仿,而对小潘展现了温和的一面。
却改变不了,他是一个丧心病狂的杀人犯的事实!
新闻里披露了更多案件相关细节。
郝叔的真名姓刘,十几年前,他第一次杀人是激情犯罪,并非蓄谋已久。
当时他们一家祖孙三代好好地生活着,像所有的平凡家庭那样。
变故起源於田地纠纷,他们家与邻居家吵了起来。
郝叔本意是去劝架,劝着劝着就加入了争吵。
後面口角纠纷升级成互殴,郝叔激动之下将邻居儿子殴打致死。
如果当时他没有逃,选择立刻自首,兴许还能判个过失杀人,或是无期徒刑。
将来表现好了,说不定能慢慢减刑成有期,出来以後重新做人。
可他偏偏选择执迷不悟。
在逃亡的过程中,在一次次为了谋生铤而走险犯罪的过程中,郝叔逐渐麻木,丧失本性,乃至丧失人性。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