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幣的匯率再次逼近警戒线。
一些市民陷入恐慌之中。
t国人民的惨象他们看得真切,若是港幣沦落到泰銖的下场,他们的生活將会被毁灭。
一时间,各大银行门口挤满了市民,他们蜂拥而来,只为了將手里的港幣兑换成美刀。
对他们而言,经济危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手里的钱不再值钱。
他们无力去考虑其他,將资產兑成外幣,是他们在金融风暴中自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稳定市场和民心,香江迅速应对。
然而,他低估了香江人的决心。
时任財政司任先生在东大祖国的支持下,果断动用外匯储备入市干预。
为了阻止港幣被做空,在买入炒家拋售的港幣同时,紧急调高了港幣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金管局多次使用这一方法对抗投机资本,被戏称为“任一招”。
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是指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
提高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可以增加国际资本借贷港元的成本,进而抑制港幣被做空的风险,但也会伤害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
通常情况下,这一利率不到 5%。
但那天,这一数字达到了令人咋舌的 300%!
几天后,港幣的一个月期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回落到 10%以上,但仍然比正常时期高太多。
在金管局的这波操作下,港幣的匯率保住了。
10月 23日,恒生指数大跌 1200多点;28日,再跌 1400多点。至此,恒生指数跌至 9000点大关。
香江金管局24小时不间断地买入港元,同时大幅提高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让做空成本飆升。
这场惊心动魄的金融保卫战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恒生指数剧烈震盪,市场硝烟瀰漫。
关键时刻,本是大空头一方的“刘氏海外资本”却出人意料地调转枪口。
刘述栋不仅没有继续做空额东南亚股市,反而调转枪口的庞大资金配合港府护盘。
原来,“刘氏海外资本”早已准备再香江与索罗斯为首的西方资本对决。
当索罗斯一方的资金链濒临断裂时,刘氏突然在伦敦和纽约市场同时发动反击,让索罗斯一方腹背受敌。
这场战役最终以香江的胜利告终。
索罗斯一方损失惨重,单单“量子基金”在香江就亏损了63亿美刀。
而刘述栋则通过精准的操盘,在保卫战中又赚取了近百亿美刀。
更深远的是,经此一役,“刘氏海外资本”声名更盛,以“亚太金融稳定者”的形象登上国际舞台。
索罗斯不得不承认,在这场金融暗战中,他终究还是输给了这个新兴的资本巨鱷。
国际资本虽然败走香江,最终损失惨重但是却在別的地方频频大肆获利。
除了香江,亚太其他地区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在索罗斯等金融大鱷的这一轮攻击下,亚太更多的国家可以用“一片焦土”来形容。
泰銖贬值 56%,婆罗盾贬值 85%,韩幣兑换美刀匯率创歷史新低,大马实施外匯管制,倭元压力倍增;t国、婆罗洲和“泡菜国”,不得不向国际货幣基金组织求救。
尤其是“泡菜国”,动用了几乎所有的外匯储备,仍然无济於事,整个zf濒临破產。
1998年初,“泡菜国”民间还发起了“全民捐金运动”。
过去的一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泡菜国”韩宝、三美、真露等大企业接连倒闭。
7月2日,泰銖匯率崩盘;2周后,比索和卢比大幅贬值;
金融危机迅速在国际上蔓延。
7月15日,“泡菜国”企业排名第8位的起亚汽车倒闭,后来被“刘氏海外资本”收购。
其间“泡菜国”延迟对“起亚”的决策加大了外国投资者的担忧和恐慌。
隨之“泡菜国”陷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企业纷纷倒闭、金融机构现金流动性枯竭、限制贷款和回收资金、资金市场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