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复杂,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更为关键的是它地处“金三地区”中部,距离南边的三国交界处和北边的老城各只有两百公里以内,快速的话一天以内就可以到达“金三地区”任何一个地方。
在突击队到达“老苗寨”的时候,庄炎和阿贵带着人已经在建立好了两座吊脚楼,供大家休息。
庄炎告诉大家,附近山里的山民都争先恐后的来帮忙。
刘小涛感觉很奇怪,张金称到来这里也不长时间,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
庄炎笑着告诉他,当初张金称离开时吩咐自己购买一些生活物资,送给这些贫苦的山民。
因此,相比较那些剥削山民的“面粉贩子”们,张金称他们是真正的对他们好。
有了吃喝,山民们的精神状态不一样了,也懂得感恩。
刘小涛不由地想起管仲的一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仪”,那里的老百胜都是一样的。
完全把这里可以当做一个实验点,让山民们放弃种植英苏,而改种其他农作物,验证张金称计划的可行性。
附近的山民们对突击队的到来非常欢迎,看来庄炎他们前期的工作搞的不错。
阿贵对突击队的行为大为赞赏,对山民这么好,他们的选择没有错。
阿贵主动提出要担任突击队的向导,他对这片山区的每一条小路都了如指掌。
张金称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并立即安排王强和李过跟着阿贵熟悉地形。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突击队员们分成小组,有的负责搭建防御工事,有的负责勘测周边环境,还有的负责与当地山民建立更深入的联系。
张金称还安排王涛、李过二人专门负责培训阿贵带出来的那些当地老兵和猎户,增加他们的战斗力。
还把他们淘汰下来的老旧武器免费送给山民们增加他们的自保能力。
这些山民大多都是猎户,突击训练一下,战斗力不可小觑。
突击队还免费送他们一些弹药,增加双方的感情,拉进一下关系。
坚实地群众基础是站稳脚跟的关键,我军分优良传统到什么地方都会发挥大的作用。
不长时间,突击队在当地就把根据地搞的有模有样了。
考虑到可能要在这里长期驻扎,刘小涛跟张金称等人重新设计了一下驻地防御工事。
在驻地防御工事的规划会议上,张金称用树枝在沙盘上划出几道关键防线:“东侧悬崖要设置暗哨,西面河道布设绊雷,寨子四角建四个隐蔽火力点。”他顿了顿,又指向寨后陡坡:“这里挖三条z字形战壕,用原木加固。”
因为突击队拢共才十几个人,而加上阿贵那帮兄弟以及一些年轻的猎户才四五十人。
基地防御,以及山民自卫队的建设迫在眉睫。
第二天清晨,整个寨子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
猎户们扛着刚砍伐的柚木帮忙搭建瞭望塔,妇女们编织着伪装网。
庄炎带着几个技术兵在调试太阳能供电设备,阿贵则领着青年们挖掘壕沟。
炊烟袅袅中,王涛正手把手教山民们使用“阿卡”射击,十来个孩子趴在草垛后看得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