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
刘本成有个学哲学的朋友,怎么都不理解计算机语言中的循环语句“k=k+1”,他居然还抱怨,计算机语言完全没有逻辑。
在学计算机的狂热下,连刘本成有全额奖学金的室友加好友姜大伟也动心了。
在姜大伟的撺掇下,刘本成也动起了多学一门手艺的心思。
有一天刘本成支支吾吾对他教授讲,“教授,我想兼学计算机这门专业!”
教授听后,十分吃惊地看着刘本成,半响没有说话。
后来他让刘本成坐下,语气沉重地给刘本成讲了一段让他终身铭记的话。
教授说:“不管什么专业,只要做得好就不会没出路,作为学生,你不应该过早的考虑未来,而要一心要把学业做好。
我们做学术研究不光为了谋生,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人类探索未来的责任。
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对学术的兴趣,他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得好。”
刘本成闻言有些羞愧难当,作为一名夏国学生,他竟然这么短视,没有一点雄心壮志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动摇过毕生从事经济工作的决心。
这年头,抱着只是为了改善生活,而到国外留学的人不在少数,刘本成身边就有好多这样的人。
后世,改开以后的40多年里,国内就有几百万人涌到国外留学,竟没一人拿到诺贝尔奖。
不能不说明问题。
你说是夏国人笨吗,缺乏创造力吗夏国人不笨,相反而聪明。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会儿,到国外留学的夏国人没几个,却出了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数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问题是后世的人,能有几个人能像他们那样一心扑在学问上。
刘本成的导师工作非常努力,他已50多岁了,还每天都很早到办公室。
有一年圣诞节,在校园里刘本成看见他朝办公室走去,立刻迎上去表示对他的勤奋感到吃惊。
教授用手势制止了刘本成说下去,在他看来在节假日上班是很自然的事。
这也影响了刘本成,他后来访问过的若干高校和研究所,发现这里的那些教授与研究员都十分努力工作。
刘本成,觉得国人并不一定就比人家聪明,如果勤奋上也不如人家的话,怎么可能在科研上比人家做得好。
国外大学的教育跟国内不一样,管得没这么细,导师只作方向性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自己去找具体的科研题目。
这对刘本成锻炼特别大,的确,一个研究生如果在学习期间过分依赖于导师,毕业后他是很难独立工作的。
刘本成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结果,文章一篇接一篇在他所从事专业的顶级刊物上发表,不到四年时间他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随后,刘本成博士毕业后就顺利进入了山姆国著名的红杉资本工作锻炼。
红杉资本于1972年在山姆硅谷成立,这是一家始终致力于帮助创业者成就基业常青的公司,说白了就是著名的风投公司。
刘本成觉得,红杉资本的创始人,唐瓦伦丁是真正的传奇人物,他是硅谷风险投资教父、风险投资界的四大巨头之一。
其投资过的公司包括掀起个人计算机革命的苹果、开创游戏机工业先河的atari、知名数据库公司oracle、网络硬件巨人思科、网络新传奇雅虎,等等一系列知名企业。
红杉的领导者瓦伦丁专注新“赛道”与“航母”的投资策略:每一个大热的行业或公司里,总能窥见红杉资本的大名。
瓦伦丁,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影响了投资人的投资人。
50年代末,著名的“硅谷黄埔军校”仙童半导体公司发明了集成电路,大学刚毕业的瓦伦丁正好成为公司的第一位销售员。
随着整个半导体市场的壮大,瓦伦丁在1961年一年时间里,创造的个人销售额就超过了仙童上一年的总销售额。
于是,他很快就被提拔为西部地区的销售经理。
8年后,出于“继续奔跑”的使命,瓦伦丁成为了山姆国家半导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