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分队提前开辟通路,并不断对敌进行抵近侦察,密切掌握敌人动向。
开辟通路分为上、下两条线:上线由老陈指挥,孙新春副大队长带领侦察4排、6排具体实施,主要配合担任主攻任务的9营行动;
刘小涛则带领他们排负责实施,主要配合担任穿插任务的7营行动。
在此期间,陆军学院来了新一批学员上阵地实习,其中一位姓严的见习排长,是陕人,积极要求随刘小涛他们排行动。
后征得孙新春副大队长同意,就把他安排在了刘小涛他们排。
开辟通路,除排雷任务重、难度大之外,就是在敌虎视眈眈之下抵近侦察,要不暴露蛛丝马迹,行动要求极高。
为此,刘小涛他们每次执行任务,总是极度小心地在丛林中匍匐进,每个人都滚得像泥人一样,宁可慢也要避免踩到地雷或被敌人发现。
这样虽然很艰辛,但刘小涛的胆量越练越大,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往来于敌我阵地之间。
这一天,刘小涛率领侦察分队沿盘龙江东岸17号阵地向高地西南侧抵近了敌军阵地,这意味着出击通道基本开通,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自信。
此时,天色将晚,上级来电命令刘小涛他们今天的任务就到此为止。
让他们抓紧时间沿通道原路返回,同时让刘小涛选择好下一次接敌路线。
刘小涛短暂的考虑一下,他立即吩咐实习生严排长带领其他同志原地负责掩护;
他则带侦察老兵王金虎又爬到附近的1个小高地,用望远镜对敌人阵地侧翼前沿的地形地貌进行观察。
这时,刘小涛发现距自己约500米左右的敌侧翼一溶洞口外,有十多名敌军围正坐在一起聊天,有的还捧着竹水烟。
敌主阵地表面比较平静,刘小涛正在思考下一次接近敌人阵地路线时,突然的一声闷响,似乎还夹杂着一声人的叫声。
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声,使刘小涛顿时毛骨悚然,高度紧张的神经又绷得更紧了。
刘小涛的第一直觉,是不是被敌军发现了?
一旁的王金虎端起八一步枪正四处观望。
刘小涛急忙将背囊拉到胸前,拿出手雷,端起冲锋枪,作出应付意外情况的准备。
很快,四周又趋于平静,刘小涛再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敌军,仍然坐在一起,没有任何动静。
这时,一名战士从远处跑了过来,并急急忙忙压低嗓门向刘小涛喊道:“排长,不好了,严排长他负伤了。”
“什吗”刘小涛大吃一惊。
吃惊归吃惊,刘小涛很亏判断出严排长是没战场经验可能是触雷了。
命令王金虎继续观,刘小涛随即往回跑。
果然,发现严排长在一名战士怀里,右脚脚面被炸裂,左眼皮被弹片划开……。
刘小涛扑过去,撕开急救包替他包扎。
炸裂的脚板居然没有流血,刘小涛用匕首割开他的胶鞋,这时小严才疼得叫出声来。
小严伤的太重,随时有生命危险。
刘小涛急令战士用急救包塞进他的嘴里,迅速包扎后又命令战士抬他返回,并向大队部作了报告。
副大队长孙新春马上安排1个排前来接应他们,刘小涛带着王金虎则留在后面护大家回撤,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追兵。
刘小涛目送战士们抬着小严渐渐远去,心中沉重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转头对王金虎低声道:“金虎,咱们得小心点,刚才那么大的动静,敌人随时可能反应过来。”王金虎点了点头,握紧了手中的枪,眼神坚定而警惕。
夜色渐浓,山林间只剩下风声和偶尔传来的虫鸣。
刘小涛和王金虎一前一后,小心翼翼地掩护着队伍撤退。
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生怕踩到地雷或触发敌人的埋伏。
刘小涛的耳朵竖得高高的,任何一点异常的响动都逃不过他的感知。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刘小涛立刻抬手示意队伍停下。
他屏住呼吸,仔细分辨声音的方向。
片刻后,他低声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