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运的是,在班俊地区,部队意外发现了一处粮库。
22日下午,指挥部迅速行动,组织了一支送粮队前往扣屯。
经过一番努力,总算是解决了362团官兵的给养难题,让他们得以继续坚守阵地。
相比之下,363团的补给行动就显得不那么顺利了。
2月24日,该团派出3个连队前往班俊接运物资。
然而,由于带队领导在警戒方面疏忽大意,部队在途中不幸遭到了敌军的伏击,损失惨重。
补给队伍在蜿蜒狭窄的公路上艰难前行,却突遭敌人猛烈的火力压制。
队伍被迫紧缩,队形拥挤不堪,根本无法有效展开。
带队的干部在激烈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一时间,整个部队仿佛失去了主心骨,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运粮队的前后,虽然各自部署了一个排的兵力进行警戒,但在失去了统一指挥的情况下,这些士兵也显得手足无措,部队迅速陷入了混乱之中。
团部虽然远远地听到了前方传来的激烈枪声,但因为他们刚刚在扣屯站稳脚跟,立足未稳,根本不敢贸然出动支援,只能焦急地观望。
这次伏击战所带来的损失令人痛心疾首:在接粮队的二百多名勇士中,有上百人英勇牺牲,41匹承载着重要物资的军马也永远地倒在了战场上。
尽管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最终击退了敌人,但这场胜利的背后,是我军无法估量的沉重代价。
伏击事件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响了警钟,让部队上下都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
为了防范敌人的再次袭击,指挥部迅速作出决策,将兵力集中部署在扣屯的公路交汇处,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从21日到28日,短短一周之内,361团、362团3营、363团等部队如潮水般涌入扣屯,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扣屯这片相对安全的土地上,123师终于得以暂时放下紧绷的神经,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他们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
因此,部队上下都抓紧时间,积极补充新兵力量,充实弹药储备,同时还将350多名在战斗中负伤的勇士安全转送回国,让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
2月份,刘之野作为指挥官,亲自督战,率领着部队与“白眼狼”在平高地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尽管夏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的全面胜利,但过程却远非一帆风顺。
由于敌军事先设下的埋伏,夏军在这场战役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许多英勇的战士倒在了战场上。
这场战斗的胜利虽然完美,却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刘之野心中憋着一股气,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找机会将这次战斗中的损失悉数讨回,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雪恨。
直到春意渐浓的三月份,夏军终于吹响了攻打凉山的号角,这一战役对于交战双方而言,都显得尤为关键,不容有失。
凉山,这座屹立于“白眼狼”首府内河之前的天然屏障,此刻正承载着白眼狼人所有的希望与恐惧。
一旦凉山失守,内河将如同不设防的城池,暴露在夏军的铁蹄之下,“白眼狼”也将沦陷。
正因如此,凉山之上,“白眼狼”士兵两万有余。
这伙敌军装备精良,枪支弹药与各类物资堆积如山,誓要与夏军在这片土地上决一死战。
而夏军方面,大部队在刘之野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凉山外。
刘之野深知,凉山一战,不仅关乎两军的胜败,更关乎着未来的局势走向。
他也明白眼前的凉山,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但唯有跨越这道难关,方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前面夏军因为平高一战已经有所损失了,再加上长时间的步行,等来到凉山时,夏军已经处于疲惫状态。然而,眼下的严峻形势根本不容许夏军有片刻的喘息,去休整几日、重振旗鼓,白眼狼的军队更是绝不会拱手相让这个宝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