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非临近高考时,家人对她进行了一番突击辅导,她能否顺利考入这所学府,还真是个未知数。
正因如此,刘淑贤对那些刻苦努力的人总是抱有极大的敬意,尤其是像钟兴旺这样的天才,明明已经拥有过人的才智,却依然不懈奋斗,这让她更是钦佩不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淑贤对钟兴旺的好感日益加深。但这种好感并非男女之情,她只是想与这位才华横溢的同学结为普通朋友。
然而,一心扑在学业上的钟兴旺,却对这位容貌出众、衣着时尚,一眼就能看出家境优越的京城大妞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显得有些敬而远之。
这让刘淑贤有些挫败不已。
然而,这位姑娘的性子却异常倔强,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你越是对她不理不睬,她那股想要征服你的欲望就越是强烈,仿佛要将你彻底拿下才肯罢休。
这时,她的闺蜜柳学红在一旁打趣道:“淑贤,伱是不是真的看上人家了怎么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刘淑贤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笑的弧度,故作不屑地反驳道:“瞎说什么呢!就他那样,整一个乡下来的土包子,我怎么可能看得上他”
柳学红一脸正色地道:“你可别欺少年穷,我觉得钟兴旺这么用功,早晚会有出息!”
刘淑贤听到这话,眼珠一转,带着几分戏谑的口吻对柳学红说:“既然你这么看好他,那不如你去追求他吧!”
柳学红可不会轻易上当,她连忙摆手拒绝:“那可不行,我向来是君子不夺人所好,他可是你的菜!”
刘淑贤见她如此说,便故意逗她,伸手去挠她的胳肢窝:“就你还君子呢!孔子都曰过,你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哈哈哈哈……别闹了……好痒啊……哈哈哈……”柳学红被挠得大笑不止,连连求饶。
柳学红和刘淑贤目前尚不知道,柳学红说的没错。
77年高考是他们永生难忘的经历、命运的转折点。
她们哪里会想到,几十年后她们的这届同学中将会走出zy委员、国家银行行长、大学校长,以及诸多学界、政界、商界的领军人物。
京大中文系有两大专业最为出名,一是文学专业,二是新闻专业。
柳学红笑言就读文学、新闻两个专业的学生在校园里是出尽了风头。
文学专业都是作家、诗人,飞扬跋扈,走出来脸都朝天看。
新闻专业每个人都整得像世界各大通讯社的大记者似的气场十足!
刘淑贤打小便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她身手敏捷且胆量过人,心中怀揣着一个宏大的梦想——待到成年之后,便要去环游世界,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
于是,对于专业的选择,她毫不犹豫地倾向于新闻专业,因为这个领域最能满足她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刘淑贤等到了新闻系,才发现自己所在的班级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是京城人,大家很快熟络起来。
也是,这年月能报考新闻系的可都是干部子弟,一般人家孩子的那了解这个专业,首先外语就过不了关。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刘淑贤的同学杨英明。
说起杨英明进京大,他的经历里就曲折多了。
因为当兵时做过文书和宣传干事,他报了京大中文系新闻专业。
第一批录取结束后,杨英明没收到通知。
杨英明以为人生就这样了,这时婚他也结了,孩子都有了,没考上就没考上吧,那就继续过日子吧。
过了些日子,忽然又来消息,说京大中文系新闻专业要扩招。
本来已经平静的生活又激荡起来,有一天,居然真的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于是忙着安顿老婆孩子,办理离职手续。
进校之后,他才知晓整个事情的原委。
中y各新闻单位10年少有新人,首批招生结束后,他们强烈要求学校扩招。
到了学校才知道,主管当年新闻专业招生工作秦老师接到张副校长的电话,要求再扩招40人,本来落榜的杨英明又幸运的被录取了。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