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食和娱乐于一体,是体验城市夜生活的绝佳去处。
这里的一些文化街区在夜晚也别具风味。这里的灯光设计与建筑风格相结合,营造出温馨而富有文化气息的夜晚氛围。
漫步在这些街区,你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氛围的同时,也们感受现代化城市的独特魅力。
也不知从何时起,这里就开始出现充满了地道的夜市文化。
灯光璀璨,古色古香的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得韵味十足,在刘家庄“苏州街”的夜市上,不仅有各种地道的京城小吃,还有来自江南地区的特色美食,这些美食让人在品尝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细腻与温婉。
一些街头的小吃摊位和夜市摊点灯火通明,摊主们忙碌地制作各种美食。
在这条著名的美食街上,汇集了各式各样的餐饮店铺,从地道的京城传统美食到各地的特色小吃,是应有尽有,满足了不同口味的食客需求。
每当夜晚降临,各种美食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
这里的街头烟火气息和热闹的人声,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城市画面。
人流量最多的就是刘家庄的中心区域——人民广场。
夜晚来临,星星在天空中探着头,喜形于色地望向人间。
听得小广场上隐约传来锣鼓和唢呐声,于是刘之野心里就像是长了草,没有带任何家人,他自己个儿就步出了院门。
刘之野一家居住的四合院,就在人民广场的西北面,出了老宅向前转过马路,十来分钟就到了人民广场。
即使是冬天,这里人头攒动,遛弯的、扭秧歌的、跳舞的、健步走的,小孩子夹在其中跑来窜去,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刘之野不扭秧歌,但喜欢站在旁边看,更确切地说是看打鼓旁边那个男人吹唢呐。
这个男人四十多岁,高高的个子,匀称的体形,粗糙的方脸。他端着唢呐,手指在几个音孔上穿梭流动,半仰头鼓着腮,一边陶醉地狠劲吹,一边用右脚掌在地上有节奏地踏击。
他不看旁边敲鼓的人,也不看眼前扭秧歌的人,更不看四周围观的人,只是一股劲儿对着天空吹。
只见他不断变换着曲子,一首接着一首:秧歌曲、军乐曲、通俗歌曲,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小桥流水时而江河奔腾………
再看那些扭秧歌的男女,踩着鼓点和他的唢呐伴奏,投入地扭着,个个脸上充满欢乐的神情。
他的吹奏,舒畅地沁入到我的心脾,刘之野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刘家庄曾经的村子、房舍和周围连绵起伏的大山、九曲回肠的永定河,以及广阔无垠的田野、长势喜人的庄稼……他听得是如醉如痴。
刘之野猜测这个唢呐手一定是刘家庄哪个文艺团体的,不然怎么吹得如此娴熟、富有情感呢
广场上总共有3个秧歌群,大概就是因为其中一个群有这个男人的唢呐助兴,所以人最多,而且还不断有新人加入进来。
这时代缺乏娱乐节目,而凑热闹就是人的天性。
即便是在这岁末年初,寒风凛冽的夜晚,也无法阻挡村民们携家带眷,纷纷踏出家门,享受这难得的出游时光。
其中不乏远道而来的京城人士,以及其他地域的百姓,他们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刘家庄的风采。
刘家庄,这座被誉为国内独一无二的“不夜城”,其独特的魅力在夜色中更显璀璨。
这里的景致,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让人大开眼界,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夜色下的刘家庄,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每一处都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吸引着每一位到访者的目光与心灵。
…………
“噼里啪啦……”“轰”“噼里啪啦……”“xiu……叭”
大天清早的,天不亮,刘之野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给吵醒了。
今天是过小年,天不亮,村里的人们便起床了,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梆敲三更,响炮连天,这意味着开门大吉,也宣告新年开始。
全村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