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一小懒猪却是例外。
“哎呦喂!我瞧瞧这是谁还没起呐”邓茹进了自己屋,想要逗弄醒她的宝贝大孙女。
看清楚了是逗弄醒,而不是叫醒她。
老京城过年的规矩多,其中就有一个说法就是: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另外,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
年初一时对方还在睡梦中不要跟对方拜年,等对方起床再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初一忌吃药,说是“初一吃药整一年,而且啥病也治不好”,所以再重的病人初一也不吃药。
还有什么,禁忌动刀子和剪子、忌斧子劈木柴、忌借钱、忌倒污水、垃圾、扫地等。
说的是“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动了针钱,挑了龙筋长针眼”,“初一斧子劈开柴,劈开再也回不来”,“初一借了别人的钱,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等等忌讳。
自打有了俩弟弟,这小丫头便一直跟爷爷奶奶睡。
小贤也乐得如此,相比对她严厉地妈妈,她更喜欢宠爱她的爷爷奶奶多一点。
都说是隔辈亲,这话是一点也不假。
刘之野的童年记忆里,父亲对他们兄妹几人鲜少露出宠溺之情,更多的是以严厉的目光和教诲伴随他们成长。
刘竟斋对孙女却宠爱有加,从未有过一句责备。即便小贤闯了祸,他也只是淡然一笑,尽显宽容与疼爱。
有一次,小贤不慎将爷爷的眼镜腿折断。她意识到事态严重,嘴角一撇,泪水即将涌出。
刘竟斋却赶紧抱起她来安慰道:“小贤不哭哦,没关系的,爷爷早想换副银眼镜了,这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还让小丫头骑在他的脖子上,还甘之如饴,带着她四处溜达,一直到小丫头高兴为止。
亲闺女刘之若对此是吃味不已,“爸,我们兄妹小时候,您咋不这么疼爱我们呢您老这心也太偏了吧!”
往往换来的是刘竟斋的直接无视,“你多大了还好意思跟你小侄女争宠,就这么点出息!”
刘之若心中的“不忿”可想而知,不过她也有报复她小侄女的手段。
年前,小贤跟她撒娇,“小姑,小姑,您过年能给我买个礼物吗”
“想要份礼物啊!”刘之若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当然了,小姑这么疼你,绝对会给伱买个终身难忘的礼物,你就瞧好吧!”
果然,没过几天刘之若去了趟市里,归来时,手中多了一份用牛皮纸精心包裹、沉甸甸的礼物,她径直带给了小贤。
“哎呀!谢谢!小姑……呣嫲!”小贤一见真给她带来了礼物,可高兴了,还对着刘之若的脸上香了一个。
刘之若则强忍着笑,就这么瞧着小丫头兴奋地拆起来了礼物。
“哎呦!还挺沉!”小丫头费了好大劲才拆开礼物,然而,她的脸上瞬间露出了惊愕的表情。眼前哪有什么特别的礼物,竟然全是书!
这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哇……”地一声,这小丫头就哭了起来。“坏姑姑……呜……我不要理你了……”哭着刘跑开了。
等邓茹不明就里的出来找刘之若算账的时候,刘之若还振振有词道:“我这可是为她好,小贤天赋异禀,自然应该多下功夫学习咯。”
邓茹一听,顿时气笑了,挥手欲打她的小女儿:“小贤确实聪明,但她才四岁多,好家伙,现在就让她学这些,这未免也太早了吧!”
刘之野归来,小贤即刻上前告状。他听后苦笑不得,转头对刘之若直言:“你就当个人吧……”
刘之若无论面对何人,总是以一套固定的说辞应对,坚决否认自己有意捉弄小侄女的事实。
“哥,你别不知好歹,我这可是为小贤好,为了给她找合适的学习书本,我容易吗我,逛遍了京城,你瞧我这小腿都遛瘦了。”
虽然刘之若说的牵强附会,但是不可否认地是,小贤确实是智商高。
也不知道,是不是家族基因好,她打上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