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还贴上了简易的春联。
一边是前线战况如火如荼,另一边是后勤战士背着一筐筐年货,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狂轰滥炸,把年货送到前沿阵地。
最受战士们喜欢的年货是新华夏生产的果,许多人舍不得吃,只是闻闻那香甜的气味,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口袋里。
后来许多战士牺牲后,为他们整理遗体时,还发现一颗颗完好的果。
2月5日,除夕之夜。“lh国军”发动的“霹雳作战”已经持续了10个昼夜。
大雪茫茫,前沿阵地上的志愿军官兵没有过年的饺子和过年的爆竹,有的只是冻成了“冰疙瘩”的土豆和敌人一波更比一波猛烈的进攻。
此时此刻,支撑几十万大军勇敢战斗的力量,是坚韧的毅力和迸发的意志,还有深埋在每一名志愿军心底的“祖国”两字。
那个春节,夏国的大街小巷不时飘出淡淡的香味,那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在为北朝前线的官兵赶制“炒面”。
到了52年春节,尽管遭遇了军的细菌战,刘之野与战友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们在坑道里包起了饺子,用炮弹壳作为擀面杖,展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除夕之夜,大家都披着被子守岁,有条件的,坑道里还有一台收音机,大家兴致勃勃地听着音乐戏曲,没有条件的,大家就自拉自唱,连锅碗瓢盆都成了乐器。
而在最危险的前沿阵地,大家用手中的枪炮代替鞭炮,向敌军阵地开火,在战斗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再到了53年,随着停战谈判的进行,战争的紧张气氛有所缓解,夏国志愿军将士们终于能够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中欢度春节。
这一年,后勤供应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每人可以供应十斤猪肉、八斤鲜鱼等丰富的物资,以及半斤水果,让战士们能够兴高采烈地欢度春节。
忆往事,看今朝。
远望刘家庄,鞭炮声声不息,烟依旧绚烂。未曾亲历战火,怎能深知此刻安宁的珍贵。
没有夏国这些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前赴后继,流血牺牲,夏国又怎能迎来现在的和平,又怎能实现繁荣富强的梦想。
197653,这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就是夏国志愿军牺牲了的人总数,还有战场失踪25621人不计其中。
其中,夏国牺牲四名高级将领,十几名师级以上干部。牺牲年纪最少的战士,仅为19岁。
最为让刘之野愤怒是,就是夏国后世的一些人,全然忘记了敌人曾经犯下的罪行.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
基辛格在《论夏国》中写道:我认为夏国最大的幸运,是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伟大人民,夏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抗倭战争中,曾经,有7000多名娃娃兵,最大的不超过15岁,最小的才9岁,他们要扛着比自己个头还高的枪,迎着敌人与炮火以命相搏!但他们丝毫没有畏惧,没有一个人中途退缩,直到最后壮烈牺牲!
出征前,曾有1名国战地记者罗斯,看到第71军居然有一个娃娃兵作战方阵,非常疑惑甚至愤怒地质问当时的国军军官:“为何要让这些小孩子们去上战场,他们是你们夏国的未来啊!”
国军军官回答道:“仗打到这个份上,如果他们不上战场,夏国就没有未来了!”
后来,罗斯又现场采访了几个出征前的夏国娃娃兵:“战争结束后,你们想干做什么呢?”
他们想了想,然后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我们最想回家,然后放牛、种地、当学徒、上学,长大后建设祖国……”
只是,他们中很多人再也没有回家!他们在本该读书的美好年华,却自愿走向战场杀敌,保家卫国。
深夜里,刘家还是一直灯火通明。
老爷子坚持要等他的大孙子,刘之野回来一起守岁。
他有三个孙子,两个孙女,三个重孙重孙女。
大孙子刘之野,身为军人,今日将与战友共度春节,归期甚晚。
排行第二的刘之泰,去年踏上了东德的留学之旅,预计还需两三年方能重返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