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殿试!(4 / 6)

终于拉开帷幕。

金銮殿上,旒帘微晃,风过玉阶,如有无声之语,在空无的半列朝堂中悄然流转。

李安石静立丹墀之上,面如止水,青袍素净。

自入殿起,他便始终拱手垂立,不卑不亢,不张不扬。

站在那金阙之下,仿佛与这座恢弘堂宇格格不入,竟无半分显贵之气,反倒像是误闯朝堂的寒门士子。

许居正望了他一眼。

眼前这年轻人,眉目尚算清朗,骨架清癯,眼神平和,看不出任何紧张,亦看不出任何锋芒,神色既不像才高气傲之人,也无平民初登大殿的拘束与敬惧。

可也正因此,才越发叫人起疑。

这般平凡的人,如何担纲吏部尚书之任?

许居正缓缓拱手,面向萧宁,语声恭谨:

“臣既蒙陛下信任,敢为首问。”

“既为殿试,自当明题公问,不涉私情,不避公论。”

他目光一收,转向李安石,缓缓开口:

“李大人,既受任于吏部,必掌天下百司、三班六选、九卿四辅之荐举。”

“臣有一问:若三月春审在即,而南直隶淮安府中,临时传报有案牍不齐、刑部簿册错录,而主事者又因疫病伏床,不能启禀,若尔为吏部尚书,当如何处置此一政情,以保朝令之不误,又不致滥调之乱命?”

此题一出,群臣心中微动。

这道题不难,甚至可说是吏道中最基础的应急调度题,但其中涉及三部——吏部、刑部、户部,交错繁杂;处理不当,便是三政并乱。

故常作为部选初审的入格考题。

但“入格”不代表“容易”。

便是在座诸位,若当场被问,也需略作思索方能应对。而对李安石这样一个“从未露面”的新人来说——几乎无解。

果然,朝列之间,已有数人交换目光。

有人暗道:“这等题尚答不上来,陛下如何敢重任于他?”

也有人窃笑:“许阁老此举,是宽仁,是留路。”

“李安石若能答,则胜之可服;若不能答,退得有理。”

甚至还有人在心中替这少年默哀。

吏部尚书之位,尚未坐热,就要灰飞烟灭了吗?

众目睽睽之下,李安石抬眼看了许居正一眼,微微颔首,沉声作答:

“回阁老大人之问。”

“臣愚见,此事当三分而断、六步而行。”

此言一出,殿中一静。

李安石神情不变,继续徐徐道来:

“第一,当立时命本部都事前往南直隶淮安,查验簿册错录之处,并令其同时携带本年大册原录,以作比勘,限五日往返,路中疾驱,由御史押送公函令状,以示公使之严。”

“第二,所辖之郡若有疫,若无灾备名录,则应先遣地保署及通政司同函以查疫重区。”

“主事既已病卧,吏部可行‘官官代监’,令吏部中选郎中暂代三旬,以不误春审。”

“第三——”

他目光平稳如镜,语调不紧不慢,却言语清晰,条分缕析:

“审期既定,不宜挪后,否则刑部奏限将失。应上请户部核准送牒之数,以淮安原辖通报为准,不做普调。”

“一旦调动,则需封府存案,日后朝堂核之,亦可免部扰之责。”

“至于三月审限,按旧规定本月廿三日交三司簿册,若所辖主事失职,按律降半级,候补调任;若因病在身,则视属实程度、疫重之属与否,交御史中丞定案,再行报部。”

说到此处,他顿了顿,目光环视朝堂诸人,沉声道:

“六步——查、调、派、核、代、定。”

“但于其中最紧要者,非官非法,乃一‘稳’字。”

“若调而不稳、代而不明、核而不清,此事即会扰上下。”

“若安而不动、令而不急、法而不行,春审又岂能如期?”

“臣愚以为,吏政之本,不在才俊,不在聪慧,乃在一心能持‘秩序’。”

“只要秩序在,政

最新小说: 少年铁血战神 大奸臣当道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大明:开局弃婴,老朱让我当皇帝 穿越三国之再续大汉三千年 逍遥赘婿王爷 我一个刁民,怎么就当皇帝了 点化野猪王,我在古代做最大地主 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 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