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御状(2 / 3)

有人欲言,却终究未能出列。

许居正眉头紧锁,霍纲叹息摇头,边孟广则拳握在袖中,眉目如霜。

他们心中已然明了,这一切分明是一场早就布好的局。

打的不是林驭堂,是蒙尚元;打的不是卫队长,是一口“旧义未绝”的棺。

可偏偏——

这局布得实在太巧。

宫中动手,禁军乱象,证人连连,供词成行。

这一切,叫他们无法一口否决。

只要陛下点头,便是铁案如山!

只剩下最后一人未动。

——那高阶之上,少年的天子,仍未言语。

他始终坐在那一席玄金龙椅之中,眉眼低垂,神情未变。

甚至于,连一丝微表情,都未曾给出。

他静静听着,仿佛台下声声激愤,不过耳边夜雨,不足为意。

可也正是这样的沉默,让所有人都如履薄冰。

这一刻,无人敢再多言一句。

连王擎重也不再催促,只是垂首静待。

林驭堂躬身在地,背脊直得如铁——他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接下来,便只等那道“旨意”落下。

那,是一锤定音。

太和殿中,气氛已经凝结到了极致。

林驭堂躬身在地,伤痕赫然可见,声声诉说着“禁军卫队长蒙尚元殴打上官,犯宫禁律”的惊世之案。

新党众人接连发言,步步紧逼,供词环环相扣,证词逐条对应,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必须将蒙尚元处置!

而当王擎重作为最后一人站出来,以大臣之尊、重臣之威,冷静沉声道出“若证据确凿,当依军律处置”时,殿中一切声音都戛然而止。

他话音落下那一刻,朝堂仿佛也随之一静。

王擎重心头却是一片笃定。

他相信,这一次,自己布的局已然密不透风——

宫禁动手,这是天条;打伤上官,这是实锤;众臣作证,这是铁案。

更何况,这场棋局布设已久,他早早便与林驭堂联手设好圈套,等的,就是今日。

今日朝堂之上,陛下一连三道任命,无一例外,都落在清流人手中:

左相边孟广,中相魏瑞,乃至那位已年迈半退的许居正,都被重新召回担任大相之位。

这三道圣断,简直是一口气打了新党三记闷棍。

可王擎重不慌。

他反而笃信,此刻,便该是那颗“枣”落下的时候。

——帝王用人,从来打完人之后,便要安人心。

“连打三棒,怎会不赐一枣?”

他心中自有算盘:

三相已归清流之手,若再不施以安抚,新党士气必然动摇;

更何况,禁军虽非外廷,却是宫闱重地,谁掌得它,谁便在朝内朝外多了三分分量。

陛下聪慧如斯,岂不知晓这一点?

此番借蒙尚元之事顺水推舟、罢旧将、立新才,既可正纲纪,又可抚人心,简直一举两得。

更妙的是,这个“机会”——他们已经替陛下准备好了。

“陛下就算再心有芥蒂,也不会再容清流独大,”王擎重心中如是自语。

“这一步,他若是识时务,该顺势顺水推舟,罢了蒙尚元,在禁军中重用我新党中人。”

甚至于,他心中已隐隐浮现那几个早拟好的人选——

林驭堂如今是代禁军统领,自然可以直接扶正。

就算林驭堂不行,退一步讲,也还有一位亲信在御前卫中任副使,也能入局……

王擎重站立殿中,眉目如松,神情安然,仿佛胜券在握。

这一刻,他眼角余光朝那高座之上望去,只待那位陛下轻轻颔首,轻启朱唇,赐下一道旨意,所有安排便可顺利完成。

可他等了。

一息,两息。

直到五息之后,御座之上,萧宁依旧未动分毫。

他没有开口,也没有点头。只是斜倚在那玄金龙椅之中,

最新小说: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 我将自己上交国家 特工传奇之重明 逆世谋妃 开局落草土匪窝 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截胡太子,我称帝 穿到荒年一拖三,飒爽农妇血赚了 穿越古代,经商失败的我只好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