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镜中槐影与跨时空的茶
梧桐巷的雨总带着股旧时光的味道。张奶奶从高雄回来后,总爱在雨天坐在老槐树下的藤椅上,手里捧着明远先生留下的铜鸟,看雨珠顺着槐树叶的纹路往下淌,像谁在悄悄流泪。
这天午后,雨下得格外密,阿梨帮张奶奶收拾阁楼时,在樟木箱底翻出面黄铜镜子。镜面蒙着层绿锈,擦干净后,映出的影像却让她倒吸一口凉气——镜子里的槐树下,站着个穿学生装的姑娘,梳着两条红绳辫,正踮脚往树上挂槐花串,侧脸像极了年轻时的张奶奶。
“奶奶!您来看!”阿梨把镜子举到楼下,张奶奶刚接过,镜子里的姑娘就转过身,对着她笑,手里还举着串饱满的槐花,花瓣上的水珠在镜中闪着光。
“是我……”张奶奶的声音发颤,指尖抚过镜面,镜里的姑娘也抬起手,指尖在镜中相触的瞬间,一股暖意顺着镜面传过来,带着淡淡的槐花香。
更奇的是,镜中的槐树比现实里的茂盛许多,枝桠间挂着个小小的竹篮,篮子里放着个粗瓷碗,碗里的茶水冒着热气。姑娘端起碗,对着张奶奶比划着“喝”的动作,镜外的张奶奶只觉得喉咙发渴,仿佛真能闻到茶里的清香。
“这是1954年的春天。”张奶奶突然说,“那天我在槐树上挂槐花串,明远就在树下喝茶,说‘阿月挂的花串,能让茶变甜’。”她指着镜中姑娘的辫子,“你看,红绳结是他帮我系的,说‘这样风就吹不散了’。”
阿梨的铅笔突然在口袋里发烫,根须顺着镜沿钻进去,镜中的景象竟开始流动——姑娘挂完花串,转身跑向巷口,那里站着个穿中山装的青年,手里拎着个布包,正是年轻时的明远先生。两人说了几句话,明远从包里掏出个玻璃罐,里面装着琥珀色的液体,姑娘接过来,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是青梅酒!”张奶奶眼睛亮起来,“他第一次送我东西,说‘等你学会喝酒,咱就用这酒订婚’。”
镜中的画面慢慢模糊,最后定格在两人并肩走在槐树下的背影,红绳辫与中山装的衣角轻轻碰在一起,像两株缠绕生长的藤蔓。镜面泛起白雾,等雾气散去,镜子里只剩下现实中的老槐树和张奶奶的白发,再无其他。
“他在跟我说话呢。”张奶奶把镜子抱在怀里,像抱着个易碎的梦,“说‘阿月,当年的茶我还温着,就等你回来喝’。”
雨停后,阿梨在老槐树的树洞里找到个粗瓷碗,碗底刻着个小小的“远”字,碗里还残留着点褐色的茶渍,和镜中那碗茶一模一样。张奶奶用这碗泡了槐花茶,茶水竟真的带着股淡淡的甜,像混了蜜。
“是他留的。”张奶奶喝着茶,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他总说,有些东西能穿过镜子,穿过时光,只要心里记着,就永远不会凉。”
阿梨看着镜面上未干的水痕,突然明白,这面镜子不是普通的镜子,是时光的渡口,让隔了半个世纪的思念能在此相遇。那些镜中的槐花串、青梅酒、并肩的背影,都是明远先生藏在时光里的信,等着有一天,能被张奶奶捧在手心,慢慢读懂。
夜里,张奶奶把镜子放在床头,镜面对着老槐树的方向。月光透过窗棂照在镜上,映出的槐影里,似乎总有两个模糊的人影在树下喝茶,一个梳着红绳辫,一个穿着中山装,低声说着什么,像在续一段未完的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