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还有啊,”
苏老爹抬高声音,目光扫过人群中的妇人们,“还要招二十个女工。”
他语气放缓了些。
“你们家里要是有十五岁以上、手脚利索、愿意来的姑娘,明天上午九点准时到作坊门口报到。”
“到时候我大儿子会带着登记,先填姓名、年纪、家住哪儿,再简单问问识字不识字,然后安排试工一天。”
众人纷纷点头,脸上露出喜色。
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让自家闺女过来试试。
要是真被录用了,家里又多一份进项,日子自然更宽裕。
买盐不用再赊账,过年能扯块新布做衣裳,孩子的鞋袜也不用补了又补。
“苏叔,恭喜您啦!”
“现在您家生意越做越大,真是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啊!”
“咱们全村都沾光啊。”
他感慨地说。
“不少人靠这活计养家糊口,孩子能上学,老人看得起郎中,日子比以前强太多了!”
“可不是嘛!”
旁边另一个老农接过话头,连连点头。
“以前咱村跟隔壁村子一样,穷得叮当响,连娶媳妇都难。
谁能想到今天还能带着周边一起翻身呢?”
他望着苏家门口那排整齐的新屋,语气里满是敬佩。
“所以说啊,你们苏家,祖上积德,福气旺得很!
这才几年工夫,就把整个村子盘活了。”
苏老爹摆摆手,脸上却依旧挂着笑。
他笑着摇头,声音不高却格外真诚。
“这话可不敢当。
咱们乡里乡亲的,谁不盼着日子好过?”
“能有今天,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哪能全算在我一家头上。”
“话不能这么说。
我们也就是搭了个台子,能不能唱好戏,还得看个人的本事。”
苏老爹语气沉稳,目光扫过众人,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有个村民半开玩笑地说:“我明天一定早起去,肯定要争个位置,苏叔您可得给我留个名额啊!”
他一边说着,还故意拍了拍胸口,做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惹得周围人一阵轻笑。
这话虽是玩笑,但也透着几分认真劲儿。
毕竟这机会难得,谁不想抢个好差事呢?
苏老爹哈哈一笑。
“这事儿我可定不了。
现在都是我家那几个小子说了算,你得凭实力。
祝你顺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