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即使再大的难处都不会抵挡大船航进的动力。
曾经给生活带来的苦难永远留在精神的记忆里难以忘怀。
“人无论到啥时候都不该忘本的,那时人们生活无论多苦都没有任何怨言。
除了新中国刚刚初建,伟大的国家处处处在捉襟见肘的局面,最关键的是连伟人都跟人民一样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人民看在眼里能不心疼吗?亿万之民岂因伟人一人廉政俭省而见宽绰,伟人以自身廉政俭省而为万万人做出表率,以开万世清美垂范之伟观,使贪利败绩灵魂未泯者愧于伟人爱民如手足的德政而回头。
此情何堪,意志充然。
在今天孩子连穿过时的衣装都羞于见人的现状,又怎么能理解到人民含泪看到指挥过无数战争的伟人跟人民过一样的生活!
不难想到,即使国家再贫穷把伟人的生活条件提高到跟当今富人一样的水平,也绝不会影响到当时人民的生活状况,甚至使人民心里感到好受些。
但是伟人心里装着人民,人民没过上好日子,伟人心里不安。
跟人民一起同甘共苦,绝不会在任何生活待遇上破格。
人民岂有任何怨言,岂有不含泪奋力报答伟人的爱民之心。
这就是任何时代都不可能理解的人民为何有着无比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不可理解革命环境无比恶劣的处境下为何取得伟大的胜利的根本;不可理解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处境下也绝不把黑手伸向人民而建立起来的坚不可摧的公信力。
“恩德感化于四方,威力慑服于敌寇。
非民心崇敬如神圣,实则日久积压的苦难无所摆脱唯求神圣,而神圣未解丝毫民难倒悬之危机。
“犹如人们可以解决突破科学上一个又一个难以公关的难题,却无法摆脱人事间看似简单实则远比科学难题更复杂的情感围障。
关键时刻只有科学才能决定人的话语权,但是科学永远摆脱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犹如人们每天都在严格恪守时间上下班,但不能在工作活动期间把一切都像时间一样做得不偏不倚。
做事是受人感情支配的,感情又是最不好拿捏把握的。
何况称心偏倚无事生非藐视律法乱常清而搅安平。
智虑正业而乏术,私谋利害而多方。
“话说回来,再看看今天的庄稼人都活成了什么样子?一代又一代新的劳力长大了,有点能力的都纷纷逃离了祖辈耕种的庄稼地,跑到城里吃不像吃,住不像住,过着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日子。
到头来连庄稼地都种不了了,城里又没有家,活得还不如以前,那时最起码还有个安定的家踏实的过光景。
乡下人越来越少了,尽管生活水平提高了,却没了人气。
不知庄稼人的娃仔是天生头脑不够灵活,还是从骨子里体质就不够健壮,怎么就活成低人一等的状态。
建着世上高贵的屋宇,自己却住着低矮的窝棚,供给人们丰富的食粮,自己却为年年入不敷出而担忧。
人人都说庄稼人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但是谁都不愿意做庄稼人。
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好的事情人们总是争着抢着去做的。
“还有那些生为英,死为灵万世不朽的英烈,危难时刻毫不顾及惨痛之形体,形藏于地茂生千年苍翠之松柏。
万代敬仰卓然如日月闪耀之魂灵。
无私的牺牲也没说找谁算算去。
谁又是为了名利而牺牲的,对于牺牲的英烈名利又有什么价值。
为了名利而牺牲就会待价而沽,一定不是无私奉献受人敬仰的。
都说人命大于天,特别是那些为了战争与和平而牺牲,更是无比的崇高,最是永远传扬的,没有那些勇于冲锋,敢于牺牲的勇士,何来国之完整,民之安全。
跟那些崇高比起来普通人的那点奉献又算得了什么?何况那时多少做出奉献的人都入土为安了。
有人缘何心境窄,诟病过往泄私情。
岂不深思再大苦难都能扛,国家初建唯有聚力奋国强。
如果人人都能像那时肯于付出、勇于担当,伟大的国家想不富强都不可阻挡!
如果没有那些庄稼地里走出的无数英烈,哪里有今天的繁荣昌盛?
“为人祖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