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9章(1 / 2)

    李想认为,大唐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进士,在学识方面确实堪称翘楚。

    然而,他们终究是久坐书斋的读书人,未经世事雕琢,若是直接下放到地方州县去磨练,恐怕多数人都会在复杂的官场中被消磨掉锐气,难有作为。

    与其如此,不如在京城设立一处翰林院,将每科最为出色的进士都纳入其中,让他们成为侍奉在天子左右的近臣。

    翰林院的官阶不必设得太高,关键在于能让这群年轻人时常面见李世民,聆听教诲。

    如此一来,即便是朝中位高权重的大臣,也不敢轻易小觑这些翰林院的新贵。

    时日一长,当这些人在翰林院历练成熟,无论是外放为一州刺史,还是调任到六部担当要职,所面临的阻碍自然会大大减少。

    “想儿,你这番话,可是觉得我大唐的三省六部之制有不妥之处?”

    李世民对朝政体制的变动向来极为警觉,他带着一丝探究的目光审视着李想。

    “父皇,此制谈不上有问题。三省分权,相互制衡,是确保大唐江山稳固的基石。”

    “但过多的制衡,有时也难免会影响政令的推行效率。”

    “如今有陛下您的无上威望坐镇,这一弊端尚不显现。可若是将来继任的君主威信不足,三省之间相互推诿、政务淤塞的局面,恐怕就在所难免了。”

    大唐的官制下,中书省拟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者环环相扣,看似完美。

    但历史的走向却证明,这套体系到了唐朝后期,便渐渐运转失灵,以至于唐玄宗不得不另设翰林院,让翰林学士来取代中书省草拟诏书的职能。

    “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急于求成。三省六部制,眼下还远未到需要改动的时候。不过,你所提的翰林院,朕准了!”

    李世民心中明镜似的,他知道李想的弟子狄仁杰正是今年的进士科状元,翰林院一旦成立,狄仁杰必将是第一批入选者。

    从这个角度看,李想的提议,确实有为门生铺路之嫌。

    然而,李世民却颇为欣赏李想这种毫不掩饰的“阳谋”。

    他非但没有因为看穿了李想的心思而反感,反而觉得这不失为一桩美事。

    将各科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汇集于翰林院,使其成为一个精英荟萃之地,这对于提升科举的地位大有裨益。

    毕竟,这些翰林院的学士无论品级多低,只要他们能为皇帝草拟诏书,能与天子朝夕相处,这长安城里,便没有几个人敢得罪他们。

    你官居一品又如何?我可是天子身边的人。

    “儿臣代今科所有进士,谢陛下隆恩。”

    李想的脸上终于浮现出由衷的笑意,这个结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毕竟,无论是修撰史书还是草拟诏书,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是国之重器。

    李世民愿意将这等重任交付给一个尚在构想中的翰林院,足见其对自己的信任已深厚到了何种

最新小说: 玄幻:史上最强废材逆袭 疲惫生活的温柔梦想 曝光mc超模怪,吓哭万界 民国丶从上尉连长到特级上将 咱家世代贼寇,你小子考上状元了 闺蜜他哥超凶,随军后他夜喊宝宝 真千金读心后,傅少他自我攻略了 江少的心尖宠:又乖又野 周通慕容雅幽沧月 红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