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释前嫌是最好的选择。
而他们原本就是那样契合的兄弟。
只是陈逸原本不想这么快走到这一步,还想更稳妥些,把所有人的心思都照料得周全。
陈父陈母面面相觑。
压抑了一路,以为会迎来孩子的怒气,却没想到是感谢。
回想起来,每一次的小会陈逸都是只听不说。
如果他们说得对,他后来会在行动里改正;如果不对,他也从不顶嘴,只是用事实证明他才是对的。
他从小就不爱表达,说不上听不听话,但是也这么好好的长大了。
陈绍华和他是一个性子,忽然温馨起来就不适应。
陈母只好出来回应:“是你自己的造化,你张叔叔跟我们说了你为他做的事,如果没有这一层铺垫,他或许也不会这么快接受我们。”
陈母唱好了红脸,陈父这才开了口:“你今天过于莽撞,不知礼数,你们年纪太小,万事还要再多考量,五年很长,要走的路还远着,你是男人,担起责任来,不要沉迷一时,让人家女孩子现在吃亏以后受苦,好好把学上明白了,别的,毕业再说。”
父亲是在解释,今天在张家为何丝毫没提他俩的事。
陈逸在张家时便考虑到了,所以转了口风随他们回来。
“行。”
他这一声,便是应下了。
小会结束,他起身回自己房间,到了门口又转过头来。
“既然这样,在群里答复答复你们的兄弟姐妹,别显得我的人没被认可。”
说罢关门离开。
留下愣怔的二老,对视着无奈摇头。
儿大不中留。
张若琳回校才知道,这个假期很多同学都没回家,留在北京找了实习,即便是回了家的,也在家乡找了实习。
反而是她,一个社会实践狂魔,不疾不徐的,没找实习,也没做别的工作,就这样享受了一个奢侈的假期。
大三了,一个比一个焦急。
尤其大三下学期,每个人都开始思考以后的路径,是保研考研,还是准备找工作,找工作是选择大平台还是创业公司,要不要进入体制内,要不要自己创业,回老家还是留在北京,或者选择更适合发展的城市……
这一次的选择,是大家头一次真正面临选择。
在大学之前,所有的选择都是基于学习成绩,在学习成绩达到的情况下选择最好的学校就可以。
大学毕业,面临的才是真正的人生选择。
而这一切,从大三下学期就要开始思考。
张若琳是有保研资格的,区别只是保本校还是外校。
Q大的综合实力自是不必说,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