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蹲在院子里,看阿爹和几个叔叔挥着锄头挖井。
泥土被翻上来,带着潮乎乎的青草味,汗水顺着阿爹的下巴滴在地上,砸出小小的坑。
“阿爹,什么时候能挖到水呀?”
小石头把西瓜皮递给阿爹,红瓤上还沾着亮晶晶的汁水。
“快啦,”
阿爹擦了把汗,咕嘟咕嘟喝掉半块西瓜,“再挖深一点,就能看见泉水了。
以前挑水要去村东头的老井,来回得半个时辰,等咱们自己的井挖好,你娘就不用天天扛着水桶走路了。”
旁边的王叔叔笑着说:“等井挖好了,你家就等于多了一个人干活呢!
不用再花时间挑水,能做别的事了。”
小石头歪着脑袋想:“多一个人?是从井里冒出来的吗?”
阿爹哈哈大笑,用沾着泥土的手揉了揉他的头:“傻孩子,是说省了挑水的功夫,就像多了个人手呀。”
三天后,井里真的冒出了清凌凌的泉水。
小石头趴在井边看,水面映着自己圆滚滚的脸蛋,还有几片飘下来的梧桐叶。
娘提了桶水上来,用手捧了喝,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真甜!
以后再也不用去老井排队了。”
晚饭时,娘跟隔壁的王阿姨聊天,声音隔着篱笆飘过来:“这下好了,自打挖了井,家里就像多了一个人似的,省了好多功夫呢。”
王阿姨“哦”
了一声,拉长了调子说:“是吗?我听说你们家从井里挖出个人来?”
小石头正在啃玉米,听见这话差点噎着,赶紧跑出去喊:“王阿姨,不是的!
是省了挑水的时间,像多了个人干活,不是真的挖出人来!”
王阿姨拍拍他的头:“知道啦知道啦,小孩子家别插嘴。”
可小石头看见她转身跟路过的李大叔嘀咕时,还是用手指着他家的方向,神秘兮兮的样子。
第二天,小石头去村口买糖人,听见几个晒太阳的老婆婆在说话。
“听说了吗?东头老石家打井,从井里捞出个大活人!”
一个老婆婆压低声音说,手里的针线停在半空。
另一个老婆婆瞪圆了眼睛:“真的假的?是个什么样的人呀?”
“说是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
第一个老婆婆肯定地说,“我听王阿姨的外甥女说的,她昨天路过老石家门口,亲眼看见井边站着个生人呢!”
小石头攥着糖人跑过去:“不是的!
那是我阿爹的朋友来帮忙盖井台的!
我们家井里没有活人!”
老婆婆们互相看了看,点点头又摇摇头,等小石头一走,又接着小声议论。
小石头觉得心里闷闷的,像塞了团湿棉花。
他明明跟王阿姨解释过了,为什么话传到别人耳朵里就变了样呢?
下午,村西头的刘秀才背着书箱路过,被几个好奇的村民围住了。
“秀才先生,你学问大,你说说,老石家打井挖出人的事是真的吗?”
有人大声问。
刘秀才推了推眼镜,捋着下巴上的胡子:“哦?竟有此事?我得去瞧瞧。”
小石头正在井边帮娘洗菜,看见刘秀才带着一群人往家里走,心里“咯噔”
一下。
阿爹从屋里出来,看见这阵仗也愣住了:“各位乡亲,这是咋了?”
“老石啊,听说你家井里挖出个人?”
刘秀才开门见山,“要是真有此事,可是奇闻啊,得记进县志里去!”
阿爹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笑得腰都直不起来。
他把刘秀才拉到井边,指着清清的井水说:“您瞧瞧,这井里除了水和石头,哪有人呀?我是说挖了井以后,不用再花时间挑水,就像多了个人手干活,这话传到哪儿就变了味啦!”
娘也端着水盆出来,接口说:“可不是嘛!
前儿跟王妹子说‘省了个人的功夫’,谁知道传着传着就成了‘井里挖出人’了。”
王阿姨刚好从篱笆那边探出头,脸红扑扑的:“都怪我,那天跟李大哥说话时没说清楚,后来越传越乱,我也没拦住……”
刘秀才往井里看了看,又看看阿爹和娘诚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