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照相机,取出胶捲,然后出门在家附近找到了一家照相馆,让对方把照片都洗出来。
他今天下午拍摄了很多柳月娥带著助理们在酒店大厅的照片。
冲洗出来后,准备挑选一些合適能用的照片,然后写一些新闻稿,投到各大报社去。
看看有没有报社引用他的稿件。
只要是有一家用的,那就算是赚到了。
至於柳月娥会不会被別人认出来,他也有一番考量。
被销售会上的一些客户认出来,这是无所谓的,因为本身就要做这块业务,
而且柳月娥的人设也是按照港商打造的。
至於会不会被以前服装厂的工友,或者是小店村的村民认出来,他也没有太多的把握。
这半年来,柳月娥的变化,可以用天差地別来形容。单纯见到现在柳月娥的照片或者是影像资料,很难跟以前那个农村妇女联繫在一起。
这並不是绝对的,有些熟悉的,还是能认出来。但就算是认出来,那又怎么样,无权无势的人本身就没有什么发言权。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万无一失,只要成功的概率大过失败的概率,
其实可以不需要考虑失败的诸多因素,只考虑成功即可。
要是柳月娥以港商的身份在江城市成功站住脚,为江城市解决就业,缴纳税收,那么她的身份自然会有江城市政府来做背书。
更何况,她的港岛身份本来就是真的。
就算是以前小店村的那个农村妇女去港岛镀了一层金回来,也没有人能说三道四。
陆凡作为这件事情的策划者,不仅仅要考虑到事情的本身,还要考虑来自各方的影响,替柳月娥挡下一些不必要的流言语。
让她能够一心扑在事情上,不让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影响到情绪。
因为是要投到不同的报社去,所以陆凡就写了几份不同的新闻稿。
他还要考虑,万一报社都採用了,这就相当於是发重了,会让人家面子上过不去的。
几篇不一样的新闻稿,核心內容却是一样的。
用小篇幅介绍了柳如烟背景,她祖上是江南人,跟隨祖辈漂洋过海,去了南洋。
然后到了她这一代,家族便开始將业务重心慢慢向港岛转移。
她的家族產业涉及远洋邮轮,进出口贸易,地產酒店、服装,纺织等行业。
是一个隱形富豪家族。
柳如烟作为眾多子女中的一员,获得了一些家族资金的支持,她看中了华夏市场,便移居到港岛,这次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顺便准备考察江南省的投资环境。
另外,还会为老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她本身的意愿,就是助学!
因为在她的小时候,家族事业经歷过重重波折,起起伏伏,导致她的童年求学之路很坎坷。
她也想力所能及地为一些偏远山区,生活条件差的地方捐建一些学校。
陆凡知道现在有些地方的教育环境,一些山区的孩子们,他们上学的学校年久失修,有些甚至都没有正儿八经的教室,如果只是建一所小学,只需要盖上几间大瓦房,然后再置办一些桌椅板凳,恐怕只需要儿方块钱就能建起来。
这份能力,陆凡觉得,现在的自己还是有的。
他在这片通讯稿的尾部,也向一些困难的山区发起了邀请,希望这些地方能够提交一些真实的资料,然后柳如烟的隨行工作人员会做出甄选,选择一些最困难的地方进行捐建。
这段话一加上,顿时,整篇新闻稿的价值和力量就凸显了出来。
他就不相信,报社主编们拿到这篇短讯的时候,不欣喜若狂
他们恐怕会立刻到江城大酒店,对柳如烟进行採访。
这件事情一旦进入公眾的眼晴,他就不相信招商办能忍得住,不上门寻求投资
这便是陆凡的整个计划。
就如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鉤。
当然,姜太公钓鱼用的是空鉤,而他掛饵了。
他心中做了一个大概的预算,现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