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我,他沈善登真能玩得转我不信!这剧组就得散架!”
赵一穗叹了口气。
陆钏并不知道,沈善登比他更有人情味。
私下暗示过,做完《南京》,磨合好了班底,可以跟着他接下一个大项目,彻底解决大家的生计问题。
沈善登那里人才缺口太大了,来者不拒。
陆钏如果选择走,大概就只能带走几个人。
赵一穗换了个角度,低声劝道:“陆导,其实,往好了想,这未必是坏事。沈导能力确实强,现在剧情大体没动,拍摄顺利了,资金压力也小了。”
“只要最后电影顺利完成,署名导演还是你,奖项、名声,不都还是你的吗咱们前期吃了那么多苦,不就是为了这个结果”
这话像一根针,轻轻扎破了陆钏。
他偷偷瞥了一眼远处被众人簇拥的沈善登,心里不得不承认,有这个人兜底,电影大概率能成,而且可能比他自己磨出来的更好。
但是他还是嘴硬道:“我才是导演!”
陆钏心里已经默认,但是需要一个台阶。
曹郁把事告诉了秦兰。
这次秦兰听到后,只是道:“知道了。”
陆钏等啊等,发现秦兰也不来劝他,想走又纠结。
没等来劝说,只等到了沈善登的图穷匕见
掌握了剧组,沈善登便不客气了。
晚饭后,沈善登找到陆钏,开门见山。
“陆导,中方角色的戏份和视角,按我们现在调整的方向走,没问题,足够有力。但是日方那个角川士兵的线,我觉得需要动一动。”
陆钏刚平复下去的情绪又炸了。
“角川的视角是全片的精华!是我最用心的设计!用他的眼睛看战争,看屠杀,展现战争的荒谬和人性的复杂!这不能改!”
沈善登早有准备,语气平静道:“我没说要删他的视角。保持一致性,甚至可以通过他,更深刻地反射出侵略战争的扭曲。但是,最后他自杀的结局,不好。”
“为什么不好”陆钏梗着脖子道:“赎罪!自裁!这是最彻底的忏悔!很有冲击力!”
“冲击力有了,然后呢”沈善登看着他反问:“让观众沉浸在一种无力的悲怆和仇恨里我们拍摄这段历史苦难,最终目的是为了沉溺其中吗”
“不。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走出历史。所以,我觉得,可以让这个怀有愧疚的日本兵,在最后关头,放弃自杀。”
“川啊,要走出《辛德勒的名单》,缔造你自己的电影艺术。”
沈善登的话,宛若魔鬼低语。
“什么”陆钏愣住了。
“让他放下枪,拿起摄影机。”
沈善登目光灼灼道:“让他用另一种方式去忏悔和救赎,投入到电影中去,拍摄家庭喜剧和剧情片,用影像去唤醒更多被军国主义蒙蔽的人性。”
“这不是回避历史,恰恰是为了更好的面对历史、反对战争。这比一死了之,更有戏剧张力,也更有现实意义。”
陆钏张了张嘴,想反驳,却一时找不到词。
而且仔细琢磨着沈善登的话,放弃自杀,拿起摄影机,唤醒人性,反对战争。
好像,确实比单纯的自杀更有层次,也更高级
陆钏那点艺术家的虚荣心被搔到了痒处。
似乎这样改,确实更能体现他的思想深度
抄《辛德勒》是抄,《寻枪》也是江文的帮助,《可可西里》也是抄。
再多个帮助,似乎也没什么。
犹豫了片刻,陆钏最终还是习惯性地,默认了。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沈善登这轻描淡写的改动,已经将他原本试图构建的所谓“人性复杂”的叙事基调,彻底扭转到了另一个方向。
沈善登顺便把角川放走的“老赵”和“小豆子”,给了一个死亡的镜头。
中方人物视角,这个不用和陆钏商量。
沈善登并没有动太多,只是改了结局。
那么回头去看角川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