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德声音不高,语速却快而清晰道:“几个关键点我们再确认一下:第一,多谈成绩,辉煌要突出,特别是我们导演,这是基础。”
“第二,电影的艺术创新和工业探索是重点,沈导愿意多分享,这个可以多聊聊。”
“第三,未来的规划,沈导已经有了一个蓝图,绝对会满足观众的期待,具体项目名称和细节,以我们导演发布为准。”
央视的制片人是个经验丰富的中年男人,他点头表示理解:“这次专访也是因为《督公》现象级的表现,观众和市场都想更深入了解沈导。”
经纬也是点头,开玩笑道:“现在想联系沈导很不容易,我们会珍惜专访机会,采访基调肯定是积极、正向、探讨未来。”
“哈哈。”马有德连忙大笑道:“主要还是电影票房也超乎我们预料,很多宣发计划不得不做调整。”
“咱们是共赢。”制片人很好说话。
马有德笑着点头:“对,共赢。《督公》成功了,是中国电影的喜事。电影频道需要报道这样的喜事,我们也需要央视平台传递我们的声音。大家目标一致。”
副导演是个年轻人,忍不住插话问:“马经理,那,关于前段时间的一些争议,尤其是和同期影片的,完全不提吗这也是很多观众关心的。”
他说得含蓄,但指的显然是《造孽》下映引发的连锁反应。
马有德脸上的笑容不变,胜利者不惧任何争议。
“那不是争议,是市场选择和观众用脚投票的自然结果。”
马有德还是言语带笑道:“我们要聚焦自身,主要方向还是突出中国电影市场很大,容得下多种尝试,最终尊重观众、尊重市场的作品才会赢得未来。”
他的目光扫过央视的几人,带着一种无声的压力。
意思很明白,合作可以,但主导权在我们手里。
这时制片人哈哈一笑,打圆场道:“还是突出电影,这也是我们采访的初衷,让电影观众了解更多电影背后的故事。”
马有德和对方交换了一个眼神,递上两根烟道:“老哥,咱们沈导肚子里有货,光聊正事儿就够你们节目需要了!等会儿采访完了,我做东,咱们楼下新开的粤菜馆,务必赏光!”
简单的沟通很快达成一致。
《电影》报道团队,对沈善登团队评价更高了一筹。
《督公》这边从上到下都透着一种,我们清楚自己要什么。
马有德最后检查了一下沈善登稍后要坐的位置,确保灯光打下来不会反光,背景里的剧组logo清晰醒目。
周奇峰则确认了茶水、毛巾等细节,务求周到。
一切准备就绪,马有德才通知沈善登可以过来了。
会议室里短暂安静下来。
《电影》报道团队被马有德、周奇峰专业细致的态度所感染,团队是否专业,从细节就能窥见一二。
也怪不得人家自信,这种自信,是实打实的成绩和口碑喂出来的。
沈善登还是白色t恤,不过变成了长袖,下身依然是牛仔裤。
简洁、青春。
“大家好。”沈善登和众人一一打招呼。
经纬悄悄观察沈善登,节目组也在观察。
就很惊讶,沈善登没有想象中的志得意满,很随和。
这比得意洋洋更让他们惊讶。
“沈导好。”
经纬握手时稍微用力,感觉男友撒贝宁一下子黯淡无光了。
在她眼中,沈善登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导演,更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锐利、敢言,并且说到做到。
一个和她同龄,还比她小两岁,却已经成为传奇的大人物。
对于强者的仰慕,油然而生。
不过专业能力还是在线的,专访还未开始,经纬先和沈善登闲聊。
对对采访大纲,熟悉熟悉,稍后也好进入状态。
经纬笑的格外动人,打趣道:“首周后我就想约你做节目,到了第三周才约到,还是我们来你这专访,你现在可真是红得发紫。”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