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尔布兰德始终是个谨慎的指挥官。出发前,他特意留下了一支百人小队,秘密监视库尔地区的动静。
他明确指示他们:一旦发现库尔士兵有任何叛变的迹象,立刻发信号预警。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里,预想中的叛变并未发生。库尔的士兵们按时巡逻、站岗,甚至主动帮赞赞军队运送物资。
那支监视小队最终也获得了“缓刑”,不必再时刻紧绷着神经。
就这么着,赞赞军队几乎未费一枪一弹,便在希特联邦的土地上稳稳站住了脚跟。
等到库尔背叛的消息最终传到希特联邦的核心城市时,一切都已经太迟了——阿德尔布兰德的大军早已越过边境,兵临贾山城下。
与此同时,当亚历山大再次率军入侵提比亚斯,将维罗纳城围得水泄不通时,阿德尔布兰德正率领着赞赞军队,朝着希特军队聚集的贾山稳步前进。
而远在海上,米卡娅的“霍诺里亚号”早已从帕克港起航,穿过阿哈德尼亚内海,一路驶入了广阔的南海。
甲板上,米卡娅穿着一件剪裁利落的短皮甲,腰间别着一把短剑,正站在船舷边眺望远方。
她身边的女船员们各司其职,有的在调整风帆,有的在检查弩炮,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与紧张——这是她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战,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挑战。
她们的目标很明确:任何悬挂阿哈德尼亚帝国旗帜的帆船,都是她们的猎物。
巧合的是,当“霍诺里亚号”刚驶入西尔巴斯海时,瞭望手突然高声喊道:“公主!前方发现一艘船!挂着克里斯旗帜!”
米卡娅立刻登上瞭望塔,举起单筒望远镜望去。那是一艘卡拉维尔帆船,船身不大,却装满了货物,正慢悠悠地在海上航行。
她心里清楚,克里斯的海军和商船队在埃梅里希的先发制人打击中早已惨遭重创,但仍有一些提前出海的船只幸免于难——眼前这艘刚刚从君士坦丁堡起航的商船大篷车,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霍诺里亚号”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霍诺里亚复仇”号。这艘战舰上原本配备的是18磅长弩炮,但米卡娅很快就放弃了这种武器。
原因很简单,长弩炮的炮弹对木船的杀伤力太大,往往会直接将目标击沉,连带着船上的战利品也一起沉入海底,这可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所以,米卡娅特意让人将弩炮改装,如今船上装载的是18磅炮弹和链弹。链弹由两颗炮弹用铁链连接而成,发射后会在空中高速旋转,专门用来摧毁船只的桅杆和帆索,削弱其航行能力,却不会立刻将船打沉——这正是她此刻需要的武器。
“所有人注意!”米卡娅站在甲板中央,高声下达命令,“装上链弹!进入射程后,准备向目标射击!记住,我要尽可能多地活捉水手,还有船上的货物,一个都不能少!”
女船员们齐声应和,动作迅速地将链弹填入弩炮的炮膛。
“霍诺里亚号”是一艘单桅战船,速度大约是那艘卡拉维尔帆船的两倍,船帆在风力的推动下鼓得满满的,像一只展翅的雄鹰,迅速缩短着与目标的距离。
那艘卡拉维尔帆船上的克里斯水手们,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当他们看到“霍诺里亚号”船帆上飘扬的赞赞国旗时,每个人的脸色都瞬间变得惨白——他们知道,自已的运气已经耗尽了。
有人双手合十,开始低声向拉穆祈祷;有人慌乱地跑到船尾,试图调整航向逃跑;还有人匆忙地搬起弓弩,开始装填箭矢,想要做最后的抵抗。
然而,米卡娅的船始终保持在他们弓弩的射程之外,像一只猫在逗弄老鼠,不急不慢地绕到了卡拉维尔号的左舷。
“就是现在!”米卡娅的目光一凛,猛地举起右手,“开火!”
话音刚落,左舷的十门弩炮同时发出轰鸣,十组链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银色的弧线,旋转着直击那艘小型卡拉维尔帆船。
虽然有两三组链弹因为风力影响偏离了目标,砸进海里溅起巨大的水花,但大部分链弹都精准地击中了桅杆——只听“咔嚓”几声脆响,卡拉维尔号的主桅杆从中间断裂,帆索瞬间散落,像一团乱麻般缠在一起。
失去了桅杆的卡拉维尔号,立刻失去了航行能力,在海面上打着转,最终缓缓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