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限,更多是运气好,碰巧参与了一些有价值的工作。真正值得尊敬的,是那些日夜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
他的目光微微垂下,仿佛在向那些无名的工作者致意,然后重新抬起,眼中的温和一如既往。
列车恰在此时驶入隧道,窗外的景象骤然被黑暗吞没,车厢內的灯光自动调亮,在玻璃上映出他们清晰的倒影。
在明暗交替的光线中,李静怡望著陈曦轮廓分明的侧脸,那些在海南的零星记忆再度浮现:他超乎常人的反应速度、处理海蛇事件时的专业手法、军方人员对他那种不言自明的敬意。
种种细节在此刻串联起来,隱约指向某个她尚未完全理解的真相。
但她最终只是收敛了思绪,唇角扬起理解的微笑,语气平和而坦然:“原来你还参与了这些项目。不过仔细想想,你確实总能带来惊喜。”
她的目光温暖而真诚,没有丝毫追问试探之意,仿佛早已懂得哪些该问、哪些该保持沉默。
陈曦微微頷首。
他欣赏的正是她这种特质——敏锐而不冒犯,理解却不深究。
在这个绝大多数人对“另一个世界”一无所知的时代,她的这份得体与包容显得尤为难得。
他心底某一处轻轻鬆动,像是被什么柔软的东西触到了。
“谢谢你能理解。”他真诚地说道,声音比刚才更低了一些,隨即转移了话题,语气轻鬆起来:“到了bj之后,除了阅兵,有没有特別想去的地方我们可以多待一两天,好好逛逛这座古城。虽然天还热,但傍晚应该很舒服。”
话题的转换让气氛轻鬆起来。
两人开始討论bj的景点和美食,仿佛刚才那段对话只是旅途中的一个小插曲。
李静怡兴奋地列举著她想去的地方:故宫的红墙黄瓦、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什剎海的垂柳与胡同
陈曦则不时补充一些自己的建议,比如哪些时段的景色最美,哪些地方更適合傍晚游览,语气中透著对这座城市的熟悉与喜爱。
他们的交谈轻鬆愉快,笑声时不时在车厢內响起,像清澈的水滴落入寧静的湖面,漾开圈圈涟漪。
但他们都明白,那短短的几句话已经建立了一种新的理解和信任,彼此之间的距离在不经意间又拉近了许多。
高铁继续向北飞驰,车厢內的灯光柔和地洒落在两人身上,勾勒出他们交谈时的侧影。
窗外的华北平原的景色逐渐变化,远方的山峦轮廓开始显现,平坦的农田逐渐被起伏的丘陵取代,偶尔可见古老的烽火台矗立在山巔,沉默地诉说著歷史。
bj,这座承载著千年歷史的古都,正在前方等待著他们的到来。
夕阳西下,天边泛起橘红色的霞光,將车厢內染上一层温暖的色调,他们的身影在光中仿佛被柔和地包裹在一起。
列车缓缓驶入北京南站,广播中传来柔和的到站提示音。
陈曦和李静怡隨著人流走下高铁,一股温热的空气扑面而来,与车厢內的凉爽形成鲜明对比。
夏末的bj依然保留著暑热的余威,站台上的温度明显高於车內,让人瞬间感受到北方城市特有的乾燥热浪。
站台上旅客虽多,但秩序井然,隨处可见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提供帮助。
广播里不断地播放著到站信息和温馨提示,在宽敞的站台內迴荡,与脚步声和行李箱轮子的滚动声交织成旅行的交响曲。
刚出车厢,一位身著深色西装、举止干练的年轻人就迎了上来,他的步伐稳健而迅速,很快便来到他们面前,微微躬身示意。
“陈先生,欢迎来到bj。车已经在停车场等候,我带两位过去。”
他的语气恭敬而不失分寸,目光在李静怡身上停留了一瞬,得到陈曦的微微頷首后,便自然地接过了他们手中的行李,动作流畅而无声。
通过特殊通道,他们很快来到了停车场。
一辆不起眼、但看起来很厚重的黑色轿车静候在那里,车身在灯光下泛著低调的光泽,线条流畅而稳重。
司机是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剪著利落的平头,见到他们后立刻下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