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手下商家的资源,为庙会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还特意放出风声,让各路商贩提前赶来摆摊,既丰富了庙会的内容,也让璃月港的烟火气愈发浓厚。
此刻的璃月港,早已被装点得张灯结彩。
朱红色的灯笼从码头一直挂到玉京台,随风轻轻摇曳,灯笼上绘着的祥云、仙鹤图案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甚至连停泊在港口的商船(北斗的船队),也都挂起了彩色的绸带,与岸边的景致相映成趣,活脱脱一副 “海灯节重现” 的热闹景象。
不止璃月港,璃月的其他区域也都融入了这场盛会。
轻策庄因不久前遭遇死气泄露的灾难,庙会期间特意安排了多场祈福活动,希望用热闹的氛围驱散灾厄的阴霾,为家园祈求平安。
遗珑埠、翘英庄,石门区域,还有望舒客栈都布置的充满了庙会的节庆气息。
而这场庙会的主现场,设在璃月港以西、璃沙郊东南的开阔地带。
这里早已被布置得格外隆重。
除了那尊两人高的“岩王帝君”神像以外,还有一座高高的戏台,戏台两侧挂着 “盛世璃月”“国泰民安” 的匾额。
戏台上,云翰社表演着璃月传统戏曲表演,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唱腔婉转悠扬,台下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
庙会的现场,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各色摊位:有售卖糖画、糖葫芦的小吃摊。
还有有摆放着玉器、木雕的工艺品摊。还有卖各种气死
人群中,既有璃月本地人,也有外国游客,偶尔还能听到不同国家的方言交织在一起,透着一种 “天下同庆” 的和谐。
刻晴看着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景,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发自内心的笑容。
她抬手拂过耳边的发丝,感受着空气中的欢笑声与烟火气,心中满是欣慰。
这段时间,从制定方案到协调各方,从布置场地到安排活动,她几乎每天都忙到深夜,如今看到所有的努力都有了回报,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终于…… 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 刻晴轻声感慨道,未来可期啊!
紧接着,刻晴转头便看到身旁的芭芭拉正眼神发亮地扫视着来往行人,嘴角带着难以掩饰的笑意,显然也被这盛大的场面感染。
她想起筹备庙会期间,芭芭拉不仅主动提出帮忙宣传,还提出了不少建议,为庙会增添了不少亮点,便由衷地感谢道:
“谢谢你,芭芭拉小姐。如果没有你的支持和帮忙,我觉得这场庙会很难办得这么成功,更达不到现在这一程度。”
此刻的芭芭拉,心里正盘算着眼前这么多鲜活的生命,能为自己的神明提供多少信仰之力,这才是她主动参与璃月庙会的真正目的。
听到刻晴的称赞,她立刻收敛了心中的盘算,脸上露出谦虚的笑容,语气诚恳地说道:“不,你太客气了。”
“真正关键的是你的坚持,从一开始制定方案,到后来协调各方势力、解决各种问题,都是你在牵头。”
“要是没有你的这份决心,我做再多的努力,也都是白费力气。”
刻晴被芭芭拉的话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她重新望向庙会主会场那人山人海的样子,眼神里多了几分憧憬,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忍不住问道:
“你觉得,这次的庙会能够让多少人真正感受到璃月的魅力?又能为璃月的发展带来多少帮助呢?我总是担心,做得还不够好。”
芭芭拉听到这个问题,心里暗自嘀咕:她哪里知道璃月会不会因此而改变?
她对璃月的发展本就不关心,唯一在意的只有信仰之力。
但表面上,她还是轻轻摇了摇头,装作若有所思的样子,随后缓缓开口,用一种充满哲理的语气说道:
“璃月有句俗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总得有个开始,不是吗?这次庙会能办得这么热闹,能让这么多人聚集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了。”
芭芭拉这番云里雾里的大道理,让刻晴听得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