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还在人世这些因素都需要全面评估。”
儘管存在诸多不確定,但既然眼下终於出现了突破口,大家都感到了一丝振奋,也更坚定了推进调查的决心。
李旭最后总结道:“这个案子压在我们心头太久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必须全力以赴试一试。”
“不管嫌疑人现在身在何处、是生是死,我们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通过这次地毯式摸排,务必要找出所有符合特徵的人员!”
紧接著,他转头望向姜东,问道:“姜东兄弟,从你的专业角度来看,能否推断出嫌疑人作案时的大致年龄”
年龄这个问题让姜东略微一证,他笑了笑答道:“精確计算確实很难。”
“但我通过现场遗留的足跡特徵一一比如压力分布和步幅特点。”
“可以初步判断,作案人当时应处於青年阶段,大约三十岁上下。”
“那么到现在十年过去了,嫌疑人目前的年龄估计在四十多岁左右。”
李旭满意地点了点头,语气沉稳地说道:“好,有了这个大致范围,我们心里就有底多了。”
姜东微微笑了笑,略显谨慎地补充道:“李队,这只是我根据现有痕跡做出的初步推测。”
“通过足跡推断年龄这种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未必十分精確,我们还是应该多角度验证。”
李旭拍了拍他的肩,神色宽和地说:“没关係,我了解你做事一向谨慎。”
“现阶段任何线索都值得尝试,侦破这种积压案件,本来就需要我们多方探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他稍作停顿,继续布置任务:“接下来我们分头行动,前往案发地周边区域开展登记与摸排工作,主要以入户走访的形式进行。”
隨后,李旭语气转为严肃,提醒眾人:
:“大家务必保持警惕,注意自身安全。”
“犯罪嫌疑人未必料到我们会重启这起旧案的调查,再加上案件距今已有十年,对方在这期间是否有其他犯罪行为,我们並不掌握。”
“因此,外出执勤期间必须全程佩带枪枝及必要警械,隨时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他转头看向姜东,略作犹豫后说道:“姜东,你刚转正不久,持枪证还没办下来,要不这次先留在队里做后方支援”
姜东却立即回应,语气坚定中带著轻鬆:“李队,我还是跟汪师兄一组吧,他有枪就行。”
“之前在警校培训时,我的擒拿和格斗成绩都相当不错,真遇到情况,倒一两个人应该不在话下。”
一旁的小汪打趣地插话:“哎哟,这么有信心就你这身手,哪还需要我保护说不定关键时刻还得靠你呢!”
几句话引得办公室內响起一片轻鬆的笑声。
很快,李旭在工作群发出通知:“请全体队员十分钟后到会议室集合,就十年前那起成人遇害案进行地毯式摸排走访的工作部署。”
消息一出,十分钟后的会议室內座无虚席。
一听说要重启十年前的命案侦查,不少老乾警一早就赶到现场,眼中闪烁著久违的兴奋与干劲。
对於刑侦人员而言,职业生涯中若有一两起命案未能侦破,往往会成为一生的心结,甚至带入退休后的日子。
会议正式开始,室內鸦雀无声。
李旭走上讲台,神情凝重地说道:“关於十年前那起命案,部分同志可能已了解到最新进展。”
“经过我们对现场物证的重新勘验,成功提取到部分关键血跡与痕跡样本。”
“初步分析表明,犯罪嫌疑人当时很可能受了伤,伤处大概率在手臂位置。”
此言一出,台下不少人面面相,低声交换著惊讶的眼神。
该案此前已召开多次分析会,却从未有人提出“嫌疑人受伤”这一推论,新结论令大家既好奇又怀疑。
一位年纪较大的民警举手发言:“李队,您是根据什么判断嫌疑人受伤的这一点我们之前从未討论过。”
李旭点了点头,从容解释道:“其实线索一直存在,只是先前未被充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