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会战结束,方文返航,晶体管计算机
会议结束,方文拿着吴有栋给他的关于日军骑兵第4旅团的情报回到宿舍。
在床上,方文翻开页夹。
【日军骑兵第4旅团隶属于北支方面军,是日军从华北战场抽调的机动打击力量。】
【该旅团以高机动性为核心优势,配备骑兵联队、机枪中队及轻型装甲车分队,擅长战场侦察、侧翼迂回与快速突击,日军指挥部对其评价“利于穿透防线、割裂守军部署”。】
【本次作战,与第六师团配合,试图快速突破新墙河、汨罗江防线,直取长沙。但被堵截后撤退,以机动性在东侧区域游荡。】
【目前,日第六师团撤退,被我军追击,骑兵第4旅团随即转为后卫部队,以骑兵与装甲车组成移动作战,不停骚扰阻击追击的中国军队。】
这就是战区司令部为什么要芷江航空队明日全力空袭日军骑兵第4旅团的原因。
方文放下情报页夹,洗漱一番,倒头便睡。
10月2日清晨,飞行员们早早起床,前往指挥部那边集结。
吃过早饭后,所有人登机待命。
钦原号开启的无线电设备中,传出伊凡洛夫的指令:“各机启动引擎,按编队顺序滑行至跑道!”
方文坐在钦原号驾驶舱内启动,发动机带动螺旋桨发出阵阵轰鸣声。
他再次通过异能确认:挂载炸弹牢固,机炮和机枪没有问题,发动机引擎正常,油料充足,一切无误。
随后,与僚机伊万和彼得进行了简短通讯了解对方情况。
随着跑道边工作人员升起绿色信号旗,一架架伊尔16滑入跑道,加速升空,最后方文和两架僚机也飞上天空。
引擎的轰鸣声在空中回荡,机群很快便消失在天际。
四十多分钟后,机群飞抵湘北战区。
方文用机械感知视角观察着下方战事。
日第六师团,如今前军变后军,正在撤退中。
但国民军却紧紧咬住,让他们无法摆脱。
而东部区域,一股日军正在移动作战,给东侧追击的国民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道路上,大队日军骑兵,与数辆轻型装甲车配合行动,装甲车两侧架着的机枪不时向国民军所在方向扫射。
这还不止,更远处的地区,数百名骑兵分散成小队,不停骚扰追击的国民军。
如此情况,让东侧国民军非常被动。
这时,伊凡洛夫队长通过步话机作出作战指令。
“各战斗小队,向下方日军骑兵部队发动自由进攻。”
随着作战命令下达,三架三小队的伊尔-16战机率先脱离编队,俯冲至公路上空。
对日军进行扫射。
而在他们之后,更多战机袭来。
俯冲而来的伊尔-16喷出火舌,子弹如暴雨般扫向公路上的日军骑兵。
一名日军骑兵刚举起马枪,就被击中胸膛,连人带马栽倒在泥泞里。
唯一可以抗衡的日军装甲车,里面的机枪手将枪口抬高试图反击,可这种射角根本没法瞄准飞速飞过的俯冲战机。
而苏联航空队携带的ao-50杀伤炸弹,则对日骑兵和装甲车造成了进一步伤害。
这一波进攻,方文并没有立刻参加。
他有异能带来的全局视野,自然是要做出最佳的攻击。
此刻下方的日骑兵第4旅团,目的是阻拦国民军追击第六师团。
他们的算盘打得很好,如果国民军停下去打他们,他们可以借助机动性立即撤退。
这样国民军又追不上,等放弃后,他们又会尾随,如此不停骚扰。
所以,骑兵第4旅团的阵型非常分散,多面出击骚扰。
这样的阵势,有没有办法解呢
自然是有。
方文很了解红军的游击战术,自己也开发出了空降作战和空地配合的快速反应作战,知道这种模式的缺点。
所有快速反应作战的模式,都是强调“短期、精准、高机动”以最大限度发挥“速度优势”,但真正在战场上实行,很容易产生“信息混乱”与“配合失误”。
所以,方文才给独立团基层军官都配上了步话机,来保证信息传导的畅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