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鞑清竟然击溃了顺军?
朱元璋听着有人给李自成汇报,京师官僚在两三千人,为大明殉葬的官员就二十几个人,
“能有二十几个人,还不错啊。”
朱元璋对于这件事点评了一句,他已经觉得很不错了。
王朝末年,还能有官员为大明殉葬,已经超出他的期待。
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了,这批人全都去舔顺军的屁股,那才正常咧。
朱标却是眉头皱起,他心中是觉得人太少了!
要是人人都忠于大明,大明官员怎么可能就这点人殉葬呢?
要知道大宋末年,崖州那里官员百姓足有十万人跳海殉国。
结果到了大明,就二十几个,着实是让朱标无法理解。
咱大明养的官员,怎么一丁点忠君爱国的思想都没有呢?
朱元璋对于大明官员不怎么期待,所以也就无所谓,但是朱标不一样。
“爹,你确定你说的不是反话?”
朱元璋笑而不语,只是叫儿子继续看。
果然当顺军将领在东华门外征招官员为他们做事,大批官员蜂拥而至,纷纷报名。
“报名各官,青衣小帽于午门外匍匐听点。
平日老成者、取巧者、负文名才名者、哓哓利口者、昂昂负气者,至是皆缩首低眉,植立如木偶,任兵卒侮谑,不敢出声。”
“瞧瞧,这才是正常的现象。”
朱元璋觉得在仙境当中教育一二儿子有关王朝末年那些官员的丑态,因为儿子没咋接触过这种。
让他好好瞧瞧,王朝都要覆灭了,大臣们早就想着转换门庭了。
殉葬者才是少数。
不要瞧前朝史书上记载之事,元朝覆灭又有几个大臣选择殉国呢?
更何况大元还没有被彻底覆灭,跑到以前的地盘上苟延残喘去了,殉国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有这么二十几个臣子,朱元璋倒是一丁点都不生气,反倒觉得及格了。
朱元璋觉得儿子对于官员过于仁厚不是什么好事。
人家凭什么给你的王朝陪葬啊?
他覆灭元朝的时候,就已经深刻体会到那些降官的心态了,不过是换个皇帝效命罢了。
许多人都不愿意失去手中的权力。
故而老朱对于这些降官,也并不怎么重用,主要是摆在那里,瓦解他们抵抗的心思罢了。
朱元璋到底是没白看,他发现顺军开始拷打大明高级官员,让他们追赃助饷。
对于起义军的这波操作,朱元璋还是有些疑惑的。
因为这不像是要全盘接受大明官员的节奏,他们也培养了相当多的官员吗?
不可能!
朱元璋也遇到过这种困境,为此不得不接收大量前朝官员让他们去地方上治理,等到有了底气之后,在借机解决一部分人。
免得他们还心怀旧主,不为新朝廷做事。
暂时的过渡,朱元璋轻微颔首,看样子后来的起义军也都是跟他学的。
如颁布了三年免征、平买平卖,以至于着手解决土地问题的均田政策等,这就让朱元璋看的直挠头。
难不成这李自成还有其余搞钱的法子?
老朱自己个就是亲手建立起一个朝廷,所以在这件事上十分的有经验。
他倒是要瞧瞧李自成是如何解决军饷等问题。
因为此时瞧着破败的京师,也不像是有多少钱粮的模样。
结果让朱元璋大开眼界,顺军的将领们大肆的追赃助饷,认为这帮三品以上的文武高官全都是贪污犯,逼迫他们交钱。
没收明内帑、宗室、勋戚、太监的家产和对官僚实行追赃助饷的办法,来解决财政问题。
抗拒不纳或纳不及数者,用夹棍刑以及刑法追。
看到这里,朱标都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他爹都没干过这么残暴的事。
“爹,既然先前所言朝廷都收不上税来,那官员的俸禄都发不下去,哪里还有银子可追的呢?”
朱元璋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