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历史军事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第237章 237朕真的是穷怕了

第237章 237朕真的是穷怕了(3 / 4)

>

因为朱棣是藩王上位,所以就开始对藩王限制极大,免得有人走了他的后路。

既然我淋过雨,索性我就把所有的伞全都给掀喽,你们一个都别想有人打伞。

也就是说,无论人事、考察还是司法,藩王对王官都没有任何实质权力。

相形之下,经过朱棣的刻意转变,朝廷赋予王府官监察藩王及王府的职权,鼓励王官告发,打压藩王。

这使得王官虽名为藩王属官,但其实际地位却位于藩王之上,形成了一种名实不相符的局面。

王官“欺凌”藩王的现象也在所难免,且频繁地发生。

连宣德的亲弟弟都被下人欺负的想要自杀,被朝廷知悉后,梁王还上书给下人免罪,气得宣德大怒。

他认定是这个人欺辱的弟弟连上书都是被胁迫的,平日里过的日子定然凄惨无比,遂差人做掉下人。

辱王的情况可想而知。

但好就好在朱元璋没有看见什么子孙后代卖沟子的史料。

从正德朝开始,宗禄成为财政的重要开支,藩府所在的布政司出现了拖欠宗禄的现象。

朝廷征收税赋越来越少,需要供养的藩王也越来越多。

针对如何减少宗禄开支,以缓解财政负担的问题,嘉靖一朝的士大夫官员纷纷上疏建言。

其中就有人大胆提议放开藩禁,就是出了五服的让他们从士农工商之业,自谋生路,这样朝廷与宗室便是两难自解。

到了万历年间,宗室遇到的困难更大,许多人都收不到禄米。

下层宗室多不能自存,提出两项建议。

一是听无名无爵的宗室从士农工商之业。

二是令宗室中有文学才能者一体应举入仕,按照王亲任官事例,不任京官不握兵权。

但是,总有官员不想推动这样做。

他们便把朱元璋编纂的祖训拿出来,说祖宗之法不可违。

皇明祖训中有部分限制诸王权力过于膨胀的内容,但绝无限制宗室诸如出入自由、交往自由、参与政治等内容的条款。

藩禁政策主要形成于靖难之后的永宣时期。

礼部并非不知,借祖训来论事,是大明朝官员的惯习做法,意在表达藩禁政策已经实施一百多年,根深蒂固,难于更改。

当然也有官员从实际考虑,大明宗藩位于全国各地,期间情况大相径庭,难于整齐划一,若不综合各宗情况从容商量,恐激于骇闻,反生嫌隙。

最重要的是开禁乃对宗室制度的变更,事关重大,礼部不敢担责,怕落个变乱之罪。

他们秉承着就是既然这座屎山还能运行,且有效的运行了一百多年了,咱就不要随便改代码了。

改完代政码策大明能不能平和运行还是个问题呢。

一旦出了问题,这口锅谁背啊?

反正我是来当官挣钱的,不是来背锅的。

朱元璋越往后翻,越心惊。

因为他想着就是自己的子孙后代不用干活也饿不死。

但这本册子上记载的事情,却是让他大吃一惊。

到了大明后期,朝廷赋税都收不上来,藩王的宗禄更是拖欠的不行。

藩王主脉倒是还好些,能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他们有点好心的,就救济一二自己的穷亲戚。

可穷亲戚太多了,以至于许多下层宗室都没有名字,去要饭吃,甚至主动坐牢就为了口吃食。

朱元璋看到这里,眼泪都下来了。

怎么会变成这样?

咱制定的不让子孙后代饿死的,用不着乞讨的生活,怎么他们还有人过上了这种悲苦的祖先生活!

到了最后不少宗室人竟然都加入了起义军,喊着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一同推翻大明的统治,更是让朱元璋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这本小册子,朱元璋前面看的是咬牙切齿,暗骂自己的儿孙不争气,后面看的是泪流满脸,充满了怀疑。

他们如何能落到这般窘迫的田地啊?

咱定的政策出发点是极好的,但怎么就没按照咱预

最新小说: 破怨师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背欺里火宿 回到汉朝当大佬 不学鸳鸯老 火烧黎明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灭世魔龙三岁半 九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