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变成眼前这堪称“奢华”且极度符合个人心意的现实。
他们揣摩的或许并非易年本人,而是“皇帝”这个身份所可能拥有的喜好和习惯。
但无论如何,这种“一句话,万事备”的体验,这种被无数人精心伺候竭力满足的感觉,确实容易让人沉醉。
易年轻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这声叹息是对这种权力运行的洞悉,也是对身陷其中不得不接受这种服务的自己的一丝无奈。
他并不喜欢这样,但他也明白这就是现实。
既然选择了暂时借用这个身份带来的便利,那也就必须承受随之而来的一切。
索性也不再多想,走到那张熟悉的躺椅旁,拂了拂并不存在的灰尘,然后缓缓坐了下去。
竹椅发出熟悉的令人安心的细微吱呀声。
身体陷入其中,那角度和支撑感,果然与记忆中一般无二。
闭上眼睛,听着旁边红泥小火炉里炭火轻微的噼啪声,听着铜壶中茶水将沸未沸的咕嘟声,听着窗外江风吹过冰面发出的呜咽声…
一种混合着疲惫、安宁、以及淡淡怅惘的情绪,缓缓包裹了有些瘦弱的少年。
调整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将外界的一切纷扰暂时都隔绝在了这艘寂静的的大船之外。
并没有急着去泡茶,而是伸手将旁边的竹篓取了过来,轻轻放在铺着厚地毯的地面上。
然后,开始往外掏东西。
书。
一本,两本,十本,几十本……
仿佛无穷无尽一般。
这些书大多保存得相当完好,书页虽然泛黄,却整洁平整,显然备受主人珍视。
封面材质各异,有绢布的,有硬纸板的,甚至还有一些是某种不知名兽皮鞣制而成,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书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堪称一座小型移动书库。
有阐述星象运行、历法推算的天文典籍。
有记载山川地貌、江河湖海的地理图志。
有讲述各地风土人情、奇闻异事的人文杂谈。
有记录古老传说、宗门秘辛的野史笔记。
当然,也少不了诸多关于元力运转、经脉穴位、功法修炼的修行秘籍…
这些书,绝大部分易年都早已翻阅过不止一遍。
有些书页边缘还留有他年少时随手写下的批注和疑问,字迹从稚嫩到逐渐成熟。
它们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易年成长岁月的见证。
是师父对他潜移默化的教导,是他在青山那段宁静时光里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然而,这还没完。
易年掏书的动作并未停止。
接下来从他手中出现的书籍,与之前的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
这些书的品相要差上许多。
封面大多陈旧不堪,甚至有些破损。
书页的边缘不少已经卷曲、发黑。
更触目惊心的是,很多书上都能看到明显的烧焦的痕迹,仿佛是从一场大火中抢救出来的幸存者。
虽然大体上还算完整,能够阅读,但那焦黑的边缘和淡淡的烟火气,无声地诉说着它们曾经历过的劫难。
这些书的数量,甚至比之前那些保存完好的书还要多!
它们仿佛带着一种沉重的历史感,被易年一本接一本地从竹篓中取出,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
他就这样沉默地、专注地掏着书,仿佛在进行某种仪式。
一本本或新或旧、或完好或残破的书籍被取出,分门别类地堆叠起来,或者放置在厅内那些空置的书架格子上。
渐渐地,原本空旷宽敞的主厅开始被书籍填满。
地毯上出现了一摞又一摞的书堆,像一座座小小的山峰。
书架上原本的空隙被迅速塞满,甚至有些不堪重负地发出了轻微的呻吟。
整个大厅几乎要被这浩瀚的书海所淹没,空气中弥漫开一种陈旧纸张、墨香以及淡淡焦糊味混合在一起的独特气息。
直到竹篓终于见底,再也掏不出任何东西,易年才停下了动作。
缓缓直起身,看着眼前这几乎铺满了整个大厅的书籍,轻轻呼出一口气。
抬手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后颈,然后伸展了一下双臂,活动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