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够惨了,18年死的,只活了85,上面几位也跟他年纪差不多,要是死了,那将会是诺奖的遗憾……”
王子虚的喋喋不休越是衬托地场面诡异的安静。三个女生面面相觑,显然这番连珠炮让她们颇为不平静。
波点衣服女生举起手打断他:“我问一下,你要报的是那个专业的研究生”
“中文系。”
三个女生这才释然了,胸口郁结的闷气一扫而空:“原来是师兄啊。”
看着女生们弹冠相庆,王子虚这才明白过来,刚才她们诡异的沉默是因为他的表现太超出预期了,女生们被他报菜名的行为打击到了,感到颇为妒忌。
“师兄是本校的还是外校跨考啊”
“我本科是北理。”
“……北理有中文系”
“我不是中文系的,我学的是工科。”
看着三个女生脸上的表情,王子虚语重心长道:“并不是只有中文系的人才读书,也并不是中文系的学生读的书一定比别人多。要让所学专业为自己添翼,而不是让专业成为固化自己的模具。”
他说完,感觉这句话有几分伟大在里面了,听者的反应却不尽人意,三个女生没一个应声,王子虚顿时觉得有点气馁,怀疑自己刚才的说教是不是爹味有点重。
这也体现了这些年以来学生精神面貌的变迁。现在的学生更自信了。如果是以前,陈青萝说“你居然连xx都没有读过”的时候,王子虚的反应只有点头哈腰“我无知我有罪”,恭送陈青萝大驾后回家偷偷熬夜看书。
但现在就不会这样了。王子虚不自觉中端起了昔日陈青萝的架子,和当年她教训自己时的神态如出一辙:什么你居然连托马斯品钦都不知道在世的传说,美国最伟大的严肃作家之一,《万有引力之虹》,这都不知道,你居然还敢在中文系呆着
但是三个女生无动于衷,王子虚开始反省自己:也许不知道托马斯品钦也并不是什么罪过。
但是最后击穿王子虚防线的却是波浪头女生一句无所谓的话:“你说的几个人里面就米兰昆德拉我听过,不过他不是已经死了吗”
王子虚怔在原地:“什么时候的事”
“就前不久的事儿啊,当时好多新闻,你不知道吗”
王子虚连忙开始搜索。这几个月他闷头在自己家里搞创作,压根没看新闻,搜到“米兰昆德拉离世”的消息后,他双手抱头,在原地呆了好久。
随后,他失魂落魄地说:“你们问完了吗”
“嗯,完了。”
王子虚告辞了。弗一离开,三个女生之间就爆发了激烈的讨论:
“他是真懂还是在吹啊”
“我不知道啊,我才大二,你问我”
“铁文青……不对,文中。文学中年人。”
“唉,怎么来中文系的尽是这种怪人”
“不怪你也记不住啊。”
“唉,我觉得不用在乎那么多,人家一看就是热爱文学,怀揣梦想过来的,不用嘲笑人家我觉得。”
她们并不是对王子虚有什么意见,只是单纯用审视的目光评估着王子虚的斤两与价值,随后发现很难将这个30岁开着小米su7跑到南大来考中文系研究生(还是跨考)的人套入任何一个现有的社会框架当中,于是她们觉得迷茫。
王子虚的迷茫则是一种人生危机:米兰昆德拉也死了,终究是没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
在此之前,菲利普罗斯已经死了。
很快,托马斯品钦也要死,唐德里罗也要死,赛斯诺特博姆也要死,阿多尼斯也要死,年轻一点的,说不定村上春树也排上了日程。
死在得奖之前的大作家何止他们卡尔维诺也没有得奖。谁知道他会死得那么早
博尔赫斯也没得奖,这该找谁说理去
加缪倒是得奖了,四十四岁就得了奖,然后他四十七岁就死了。简直就好像算到他短命,所以提前给他发奖。
如果加缪没有死,诺奖早一点发给卡尔维诺,历史会不会改变
如果连那些人都没能捞到这个奖,他真的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