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京城紫宸殿上端坐的皇帝难得有个好心情。
虢王率兵光复宁陵、济阴、雍丘、临济四郡,不仅是打击了叛军的猖狂气焰,更是极大地为皇室长了脸。
自动乱以来,皇家威信日低。特别是几个皇亲在叛军还没见到就闻风抛下百姓、领地,逃回京城,引得朝野纷纷诟病,皇室尊严碎了一地。而且,好几天皇帝都在杯弓蛇影地疑心群臣借题发挥指桑骂槐,自己却只能装成听不懂话的缩头乌龟默默忍受。
今朝军部大臣捧着虢王的叙功报告,与满朝大臣交口称颂太祖血脉的伟大,着实让皇帝体会到扬眉吐气的轻快。他索性让大臣们先商议如何封赏有功将士,自己扮足了矜持,像没事人一样在上面看爽众人的阿谀。促狭心起时,还不忘插话拱火,说道:“虢王身为皇室子弟,平叛护土,都是应尽责任,诸大臣不可赞誉过甚,骄纵了他们。”将刚要平复的夸赞又撩拨出新高潮。
皇帝心情好,痛快地同意当日全部奏请,当然也包括对虢王等有功将士的封赏。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皇帝的开心也没坚挺到第二天。
退朝后回到养心殿,皇帝的兴奋还没消退完。趁着这股亢奋劲刚好可以去处理积压的折子。
小内侍抱过来的文卷里有一封来自临济魏老丈的密折,密折归类是密谍司。
魏老丈祖上与皇室渊源颇深,到魏老丈这一辈仍然没断了联系。魏老丈无心官场,皇帝顾念祖辈的情谊,给了他一个金牌密谍的身份,倒不是指望他发光发热,主要是有了这个身份即使遇上不开眼的官僚恶霸也能护他周全,而且,他的私信也能方便地送达大内。
魏老丈做人也地道。寻思不能什么事都不做白拿了密谍的牌子。思来想去,觉得不定期地将市井里的见闻说给身居庙堂深处的皇帝听,给皇帝添一乐,也不枉陛下的一番护持情义。
与张珣的结识是一场意外。一番深入交谈后,魏老丈满心满眼都是惊喜,张珣攻城略地的经历比话本情节还要精彩。魏老丈因为缺少素材,已经有段时日没向皇帝递书信了。他是个古板认真的脾气,自是不愿拿些言之无物的虚情假意去应付皇帝。但是,长时间断联系,情份会变淡薄。魏老丈正着急上火,琢磨是不是该出门游离增广见闻,张珣却自动送上了门。
魏老丈将听来的张珣抗令克四郡的过程写进了给皇帝的信中。当然,他写的不是奏章,免不了添加许多文学艺术元素,让故事更丰满可读。
皇帝看完魏老丈的信函,满腔的兴奋如被浇上一盆冰水。好不容易盼到的皇家麒麟还没开始捧在手心捂就被剥了画皮,而且还是更过分的冒领部下军功。什么时候堂堂皇室贵胄可以不顾身份表现得如争槽的豚彘!皇帝咬碎了牙齿。
更让皇帝郁气的是这桩丑闻实实不足外道,连刚批准的奖赏旨意都找不到一个撤销的好借口。最最让皇帝气闷的是,他必须装成不知情!因为知情而罚无异于皇帝亲自将皇室脸面按在地上摩擦,而知情不罚则逃不过皇帝是共犯嫌疑,甚至更甚。所以,他必须不知情。
生了半天的闷气,心烦意乱的皇帝烧掉了信函,起身去了太极宫,央太后私下修一封家书给虢王,教育他与下争功荒唐且愚蠢。
-----------------
虢王兴高采烈地迎来天使宣读了嘉奖令。
老话说的果然没错,快乐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