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究竟有多大!
要知道,在星源科技突破前,全球仅有赛高和蔡司两家公司,才拥有皮米级的抛光与镀膜工艺。
现在星源科技是第三家!
更重要的是,这两项工艺的价值远不止于助力光刻机研发。
它们更像是一把“万能钥匙”,能为多个尖端科技领域打开全新的发展空间。
从科学上讲,它能让望远镜、显微镜看得更清,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引力波时看得更深。
从工业上讲,它能让精密制造、检测装置造得更精。
从军事上讲,它能让精确制导、激光武器打得更准。
正因为懂得多,梁劲松对陈延森的敬畏之心才如此重。
“咔哒”一声轻响,车门应声打开!
汪象朝的视线始终紧锁着陈延森,一遍又一遍地打量着。
在此之前,他虽早闻陈延森之名,脑海里却只把对方视作精通商业运作的资本掌舵人。
可当陈延森拿出两项世界顶级工艺后,汪象朝的看法便截然不同了。
“老板!”梁劲松和林南见状,赶忙带人迎了上去。
一个舍得砸钱、懂技术、且尊重研发人员的老板,没有人会不喜欢。
“老梁,辛苦了。”
陈延森看向梁劲松轻声说道。
自从梁劲松加入星源科技,手头工作就从没断过。
前期忙着组建生产线与实验室,近期又忙着28纳米制程的制造工艺改良,有他扛着这些事,陈延森省了不少心。
闻言,梁劲松心头一暖,面带笑意地回应道:“老板,都是我应该做的。”
一年六百万美币的年薪,足以让他为陈延森卖命了。
与湾积电、山星相比,陈延森显然是最大方的一位老板,不仅给钱,还给权。
“老板,为您介绍下,这位是沪城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汪象朝,反射镜组的像差校正、照度分布优化和入射角设计,多亏了有汪工在。”
林南上前一步,接过话头说道。
陈延森主动伸手,与汪象朝的右手稳稳相握,语气温和地说道:“汪工,幸会,久仰大名。”
他对汪象朝的履历有所了解,对方在EUV领域深耕了数十年,属于妥妥的行业泰斗,身负院士头衔,能力和天赋兼而有之。
无奈的是,碍于技术封锁的桎梏,蹉跎了不少岁月,却迟迟没能做出亮眼的成绩。
“陈先生过誉了!我在研究所里摸爬滚打几十年,回头看,大部分时间都在虚度光阴。”
汪象朝连连摆手,颇为谦虚地回答道。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