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据说我大宋的子民,非但不以为耻,反而奔走相告,视其为神明,说他该有佳丽三千?”
“朕倒是想问问,对此,众爱卿有何感想啊?”
话音刚落,殿下立刻炸开了锅。
“区区一草寇,竟敢如此张狂。”
“陛下!此贼不除,国法何在,天理何容。”
“请陛下即刻发兵,踏平梁山,将那武植千刀万剐,以正视听。”
大臣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痛骂武植,言辞激烈,仿佛与梁山有不共戴天之仇。
然而,骂归骂,吼归吼。
当赵佶冰冷的目光扫过全场,问出那句“谁可为朕分忧”时,刚刚还群情激奋的大殿,瞬间鸦雀无声。
落针可闻。
就连以往最是积极,屡次三番主张武力镇压梁山的高俅,此刻也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童贯十万大军都败了,谁还敢轻易接这种差事?
高俅不说话,不代表别人会放过他。
只见文官队列中,一人缓缓出列,正是殿前太尉宿元景。
他先是对着赵佶躬身一礼,而后朗声道:
“陛下,梁山贼寇如今势大,依臣之见,为免贼寇继续坐大,影响我皇家威严,不若尽早招安。”
赵佶眉头一皱,冷哼一声。
“招安?宿爱卿忘了么?朕先前就派人去过,那梁山草寇是何等的无礼狂妄!”
“如今他们气焰更胜,朕若再次派人招安,岂不是向一群反贼低头?
我大宋的威严何在,朕的颜面何存?”
宿元景不慌不忙,再次拱手道:
“陛下圣明,所言极是。”
“臣建议,由高太尉领兵,攻打梁山。”
此话一出,高俅的心猛地“咯噔”了一下,他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向宿元景。
只听宿元景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
“此次出兵,目的并非要将梁山一举剿灭。”
“只需陈兵水泊之外,摆出天兵压境之势,对其稍加施压,打掉他们几分锐气。”
“待其感受到我朝天威,心生畏惧之后,陛下再降下招安的恩旨,他们必然会感恩戴德,俯首称臣。”
“如此一来,既能收服梁山,又能彰显陛下恩威并施的手段,岂不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