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方毅却耐心的给大家都做了解释,这个比例是他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
而他自己百分之十五,王海百分之十五,王梅百分之十五,徐映红百分之五。
他当初承诺过,要带大家一起富起来。
在方毅的再三坚持下,众人总算接受了这个比例,但也都表示,以后一定会全心全力为公司卖命。
最让方毅感觉有意思的是徐映红,这位前世可是叱咤社会的大姐大,现在一身西装,越来越有公司高管的派头。
方毅知道,徐映红的命运,算是彻底被改写了。
眼下商场和服装厂都步入正轨,这些都有稳定的资金入账,方毅粗略的算了一下,手头还有几十万的资金,于是开始物色别的能赚钱的项目。
他开始更系统地关注国家的政策动向和县城的发展规划。
一次,在县里召开的工商业者座谈会上,他听到领导提到即将开始的“老城改造示范工程”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第三产业”发展的提法,心中一动。
会后,他特意找相关部门的熟人打听,了解到县里确实有计划对城中心一片破旧的棚户区进行试点改造,除了兴建居民楼,还规划配套建设一个小型的综合市场,旨在改善民生和市容。
这个综合市场的运营权,将尝试向社会招标。
方毅敏锐地嗅到了巨大的商机。
这不再是开一家店或一个厂,而是运营一个平台!
如果能拿下这个综合市场的运营权,四海商贸就将从一个商品经营者,升级为平台服务商,其影响力和利润空间将不可同日而语。
他立刻召集王海、张勇等人商议。
王海一听就兴奋了:“这是好事啊,政府项目,稳当,咱们要是能拿下,以后躺着收租金都行!”
张勇也比较乐观:“咱们有管理商场的经验,运营市场应该没问题。关键是这个招标,不知道门槛高不高。”
王梅则更谨慎:“哥,这种项目竞争肯定激烈,而且投资巨大,光前期投入就不是小数目,风险不小。”
方毅综合大家的意见,决定尝试一下。
他让王海负责继续稳住商场和服装厂的日常,自己则带着张勇,开始全力攻关这个项目。
他们精心准备了投标方案,着重强调四海商贸成功管理商场的经验,良好的社会信誉以及为县城发展做贡献的决心。
然而,事情远非想象中顺利。
当他们按照程序将投标书递交给主管部门时,却碰了一个软钉子。
负责此事的是一位姓董的科长,态度客气但透着疏离,翻看着方案,不咸不淡地说:“方老板的想法是好的,商场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不过,这综合市场运营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对运营方的资质,资金实力要求都很高啊,你们毕竟主要是做零售和服装的,这方面经验还是有所欠缺……”
方毅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嫌他们“体量”不够,背景不硬。
他试图进一步解释和争取,但董科长总是以“需要集体研究”,“符合条件的企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