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办公室。
他要去召集自己的弟兄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他们要去干第一个属於自己的工程了。
看著他充满干劲的背影,刘清明也感到一阵欣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成立建筑队,只是他计划中的一步。
未来二十年,是华夏基础建设飞速发展的二十年,被后世称为“基建狂魔”。
建筑行业会一直保持著高景气度。
现在打好基础,等队伍成熟了,无论是独立出去成立公司,还是承包给个人,都是一条可以持续为云岭乡造血的路子。
送走甘宗亮,刘清明刚回到办公桌后坐下,桌上的老式电话机响了起来。
他拿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略带焦急的声音。
“是刘书记吗我是云州製药厂的蔡国强。”
“蔡厂长,你好。”刘清明说。
“刘书记,省纪委的人,今天上午来我们厂里了。”蔡国强的声音压得很低。
“哦他们找你了”
“找了。”蔡国强说,“专门问了我们和你们乡签订的那份板蓝根收购合同的细节。”
“你怎么说的”刘清明问。
“我……我当然是实话实说。”蔡国强嘆了口气,“刘书记,你可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
“这份合同的金额超过一千万,採购量又远超我们厂的正常需求。省里的人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太正常了。”
“他们翻来覆去地问我,是不是收了什么好处,或者有什么私下的协议。这让我怎么回答”
蔡国强的抱怨,在刘清明的预料之中。
换做任何人,都很难相信,一家企业会心甘情愿地签下一份对自己来说,明显“不合理”的协议,背后没有任何利益输送。
“蔡厂长,你不要有顾虑。”刘清明说,“你只需要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就行了。我们的合同,每一个字都经得起调查。”
“可问题是,真实情况说出来,他们也不信啊!”蔡国强有些激动,“刘书记,你能不能给我交个底,你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你们家是开药铺的”
刘清明笑了。
“我家是卖手机的。”
电话那头的蔡国强明显愣住了。
“不过,我们乡,马上就要有自己的『药铺』了。”刘清明接著说。
“什么意思”
“我们乡正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医药药材和医疗器械的销售资质。”
刘清明的话,像一颗炸弹,在蔡国强的脑子里轰然炸开。
“你们……你们乡要开药店”蔡国强的声音都变了调。
“对。”刘清明肯定地回答,“而且不止是开药店那么简单。”
“蔡厂长,你听我说。”
刘清明把自己的构想,清晰地传递给了对方。
“我们云岭乡,有最適合板蓝根以及其他各种药材生长的土壤和气候,这是我们的原料优势。”
“你们云州製药厂,有成熟的生產线和技术,这是你们的生產优势。”
“我们把原料种出来,委託你们生產成成品药。我们拿到成品药,再通过我们自己的销售渠道卖出去。”
“从原材料种植,到成品生產,再到终端销售,这是一条完整的產业链。”
“你想想,这中间能產生多大的价值”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蔡国强在消化刘清明描绘的这幅蓝图。
一个贫困乡,居然有如此庞大的野心。
他们不满足於只做一个原料供应商,而是要打通上下游,自己做庄家。
“刘书记……”过了许久,蔡国强才重新开口,声音里带著一丝颤抖,“你的意思是,我们两家,未来还会有更深入的合作”
“当然。”刘清明说,“这次的合同只是一个开始。等我们的销售资质批下来,我希望,能拿到你们云州製药厂所有成品药的区域销售代理权。”
“除了你们厂,我还会跟省內,甚至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