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辽东大捷的消息,如同风一般刮过了幽燕大地,也吹到了冀北和幽燕交界之地。
易京。
魏延带着几名护卫在城墙之上,看着城外营地的点点营火。
营地之内不仅有魏延的人手,还有阎柔的兵马。
因此营地扎的比较松散,比较贴近于骑兵的营地。
阎柔从太行山一路北上,疾行而出,也是疲惫,虽然打通了通道,但是对于人马来说也消耗极大,在冬天也需要扎营下来休整。
魏延本人呢,不仅是穿行太行山,而且之前和冀州一些乡绅合作,短时间纵横冀州,甚至突袭了邺城,但是对于兵卒的消耗也是很大,也同样需要休整。
所以阎柔和魏延两人在易京就明目张胆的驻留休整,而曹军的兵马,甚至和魏延阎柔部分的小股斥候进行哨探交手的兴趣都没有,似乎连二人的虚实都不愿意探查,远远的只要一接触,便是立刻往后就跑,一直都退到了冀州境内去了。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冀州的这些曹军表现,似乎是默许了魏延阎柔,还有赵云占领了幽州,也好像是没有要和魏延等人进行野战的想法,所有的兵力都是缩到了城镇坞堡之中。
这对于魏延阎柔来说,比较麻烦。
要是去围攻坞壁,试图拔除这些要点。一则是这些本地乡绅,当地土豪经营这些坞堡,很多都已经有上百年了,一代又是一代的加固扩建,有的甚至不差于一座小的城池。
而对魏延和阎柔来说,他们穿过太行山,本身就不可能携带太多的辎重,也没有多少富裕的火药,想要攻伐这些坞堡,确实难度不小。
另外一个方面,这些冀州乡绅土豪,也偷偷摸摸的给魏延送来一些牛酒粮食,然后表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都是为了骠骑才努力筹集这些粮草来云云。虽然说魏延从来就没有允诺给这些乡绅土豪什么,但是吃了这些家伙的粮草,翻脸又去捶这些乡绅,多少有些膈应人。
但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魏延和阎柔手中的兵马都不多。
要是去打冀州的坞堡,兵力分散摊开了,到时候曹军反过来趁虚而入,说不得就被断了和太行山的联系,变成了孤军奋战状态,被迫要往北撤离……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等。
等一段时间之后,赵云带着大部队从北往南,然后魏延阎柔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选择和赵云一同进攻,也可以选择继续贴着太行山侧翼进军,选择余地都宽松不少,也容易一些。
可是,现在的魏延,在听闻了辽东大捷的消息之后,便是有些坐不住了。
他不想要继续在易京这里等下去……
突进冀州以来,魏延一直都在冒险,都在钢丝上行走,随时都可能陷入困境之中,但是魏延作为将领,有一种近乎于天赋的良好嗅觉,能根据战事,做出最合乎情理的决断。
魏延北上,夺取易京,说是机缘巧合,但也是一种必然。
首先易京之地有补给,是魏延等人急需的,另外一方面是不少冀州土著乡绅,也需要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