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色有些苍白,呼吸略显急促。
他身上多处带伤。
小伤口久不提了,最危险的莫过于被某国曹军兵卒当胸砍了一刀……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甲上那一道深刻的斩痕……
心中不免还有余悸。
『仲达兄!』一声沉稳的呼唤自身后传来。司马懿回头,只见王昶顶盔贯甲,大步走来,『曹军已退,王昶来迟,险误大事。』
王昶拱手,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与庆幸。
司马懿压下身体的疲惫、伤痛与心头的余悸,站起身来,郑重还礼道:『文舒不辞劳苦,星夜来援,方稳住了局势,何言来迟?若非文舒及时赶到,太谷危矣!』
司马懿他这话发自肺腑,绝非客气。司马懿望着王昶风尘仆仆的模样,甲胄上还沾着未干的尘土汗渍,衣袍上也是一团团的盐花,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连片刻休整都未曾有过。司马懿清楚此刻若说出半句抱怨之语,不仅是对王昶援军的不公,更是使得双方产生隔阂的愚蠢之举。
此时此刻,恐怕只有奇葩的蠢货才会说什么『怎么这个时候才来?』
亦或是『为什么不能快一点?』
『不会超车吗?』
『不知道我这很急么?』
先不说太谷关地处偏僻,通往此处的山道本就崎岖难行,骑兵虽以迅捷著称,可在这样的路况下,能在接到消息后短短数日内赶至,已是竭尽全力。
司马懿曾亲身走过那条山道,深知其中艰难,别说『超车』,即便正常行进,都要时刻提防滑入山谷,跌落路边的悬崖。
稍有差池,整支援军都可能折损在半路上。
更重要的是,此刻太谷关守军已是强弩之末,若因几句不当之言寒了援军的心,日后再遇战事,谁还会愿意拼死驰援?
乱世之中,军心与团结远比一时的口舌之快重要得多。
司马懿经历过这些时日战场搏杀,深刻体会到一支军队的凝聚力,是有多关键。
王昶带来的不仅是兵力上的支援,更是让守军重新燃起斗志的希望。
因此虽然王昶说得客气,再三请罪,而司马懿则是一口否认,直说来得及时,不仅是当面对王昶感谢,同时也对于王昶带来的手下军校一一亲自表示谢意……
不过司马懿这么做,倒也引来了一点副作用。
王昶手下的一名军侯上前,抱拳请命:『曹贼新败,士气已堕,今夜必然疏于防备!我军援军新到,士气正盛,末将愿引一队精锐,夜袭其营,必能斩获颇丰,一雪前耻!』
此言一出,周围几名军校也面露意动之色。
趁胜追击,似乎是兵法常理。
那么,要不要追击夜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