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曹子廉只是知道我们想要攻垒,却不知道我们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攻击……』斐潜的声音很平稳,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曹军想要借用高墙深壕来消耗我等人马……呵呵,现如今我们反而用其为磨刀之石,磨砺各部分之间的配合,默契……』
张辽看着斐潜,不由得感慨万千。
他真的没想到战斗竟然可以这么打……
从陇西而来的部队,有羌人有汉人,有原本是农夫的,也有原本是马贼的,现在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但是并不代表各部分之间就能融合无间,密切配合。
原本张辽认为,在战斗过程当中,那些在部队当中的『杂质』,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当中被锤炼出去,最终变成了精炼,锋利的绝世战刃。
但是斐潜的做法,是在战斗之前,就通过演练,佯攻,然后经过大量的军校记录,将一些『杂质』直接就在前线作战搏之前就剔除出去,然后或是安排不同的工种,或是调配进行后方使用……
比如赵闳,也比如陈戊。
赵闳喜欢火炮。
有的羌人在火炮面前吓得五体投地,而赵闳则是恨不得晚上都躺在火炮边上睡觉。
当然最为关键的,不是睡觉,而是赵闳在没有弹道学,没有数学模型的知识支撑之下,仅凭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就能调整火炮射角,弹药装量,然后使得火炮落点更为精准。
这是一种天赋。
如果斐潜没有发现,没有工匠军校统计上报,那么赵闳可能依旧拿着一把刀,在战场上和对手曹军兵卒面对面的砍杀。
那么赵闳这种类似于『火炮精度加成的BUFF』,能起作用么?
同样的,也有陈戊。
让赵闳和陈戊,挥舞着刀枪到前线搏杀行不行?
也可以,但是无疑是一种浪费,就像是将金丝楠木塞进炉灶当中煮饭一样。
在斐潜之前,不,甚至是在封建王朝的绝大多数时间内,都没有『人尽其才』的概念,而是只有『人口众多』的自豪。
做这些事情,要花时间的……
可是有人就不喜欢花时间,甚至是习惯了『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等类似的话语,充盈着封建王朝上上下下的每一个角落,拥堵了原本应该有机会施展才能的某些人的道路。
其实这句话隐含的本质,就是统治者把劳动者视为可以随意替换的工具!
工具,就不是人。
而这句话之所以能成为威胁劳动者的典型句式,其根基在于封建统治者,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地主、官僚)垄断了几乎所有核心生存资源——土地、官职、晋升通道、甚至人身自由。
农民依附于地主的土地,读书人依附于科举制度和官僚体系,商人依附于官府的许可和庇护。
在资源高度垄断且稀缺的环境下,个体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和选择余地。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