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爱军和张小玲稍微放松一点,抽时间学一下,小女儿已经去了京城,她看问题和他们这些泥腿子肯定不一样了。
女婿家里还是有权势的,人家说看书重要、学习重要,那肯定就是重要。
舒妈跟二儿子一家说:“我和你爸还能干,你们两口子就算少干点,挣的粮食也够咱们一家人吃的。你们俩抽空看书学习,大不了这两年你们俩先不攒钱了。我和你爸以后就跟着你们俩过,我们攒的钱也是花在孙子孙女身上的。”
舒爱军仔细想了想,觉得爸妈说的有道理,他跟张小玲商量了一下,他们占父母点便宜,以后养老的事他俩来。
张小玲懵道:“之前不就是这么想的吗?”
“之前没明说嘛。现在说开了。以后父母有事,咱俩出力。”
“行。小妹和大哥都给了钱,小妹还给东西。大姐隔三差五的也给爹娘送这送那,咱们因为跟着父母一起生活,没少占便宜,养老是应该的。爹娘让你学,你就学吧。家里的事还有我呢。”
舒爱军给舒恬写信,问她京城有没有能让人不生孩子又不伤身体的药,男人女人都行。他和小玲已经有四个孩子了,不想再生了。
舒恬收到信,给舒爱军寄了枚绝育丸,还夸他觉悟,跟他说“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把现有的四个培养出来就很好了。
她这枚绝育丸,男女都能吃。
舒爱军自己吃了。
☆
盛青云还打算考大学,也在家里学习。舒恬抽空给他辅导了一下。她自己不想考,也不用考。1975年开春,她被医院推荐去了首都医科大学读书。等到高考恢复的时候,她已经大学毕业了。工农兵大学的学制比较短。
1977年,舒恬身边的好几个人都参加了高考,包括盛青云,也包括在老家的舒悦、季文衡、舒爱军。
张小玲没有考,因为她之前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后面虽然也跟着一起看看文章什么的,但是没有进行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复习。
大家都有收获,只是考的学校不一样。盛青云上了京市的大学,毕业以后肯定要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他是打算从政的。
他曾经问过舒恬,怎么样才能多攒功德。舒恬跟他说,以一己之力去做好人好事,能做的有限,不如身居高位,掌握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制定更有利于民生的决策,这样才能攒更多功德。
盛青云因此而确定了人生的发展方向。
舒恬自己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医生,来找她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她还提议在院里成立药物研究团队,大家一起研发新药。
舒悦、季文衡和舒爱军都考上了省城的学校,他们去省城上学,孩子们都留在老家由舒爸舒妈照顾。
舒妈想了想,让张小玲也跟着去,她怕夫妻两地分居会出岔子。大队的知青们那儿闹出了一些事,给了她一些启发。她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有机会变成陈世美。
舒恬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对舒妈的印象更上一层楼。
她打电话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