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膝盖时,他忽然笑了,“您这是又蹲在河边洗青菜了?”
阿婆不好意思地笑:“可不是么,新摘的菠菜嫩得很,不洗干净咋卖?”
“以后让你家小子洗。”
月瑶递过一杯温水,“这药膏您回去每日抹两次,再用艾草煮水泡泡脚,别再沾凉水了。”
她从药箱里取出个陶盒,塞到阿婆手里,“分文不要,记得按时用。”
阿婆连连道谢,临了还往月瑶篮里塞了把菠菜,说是“换药钱”
。
药箱里总备着寻常草药,也躺着些莹润的丹药——那是月瑶用仙草炼的,遇上急病重症便取出来,往往一粒便能见效。
午后日头渐烈,镇西的张婶抱着高烧的孩子跑来,孩子烧得小脸通红,哭得气若游丝。
李莲花解开孩子衣襟,指尖在他眉心轻轻一点,又取出枚琥珀色的丹药化在温水里:“别怕,喝了就不烧了。”
孩子含着药汁哭闹,月瑶忽然从怀里摸出块麦芽糖,剥了纸递过去:“乖乖吃药,这块糖就给你。”
孩子抽噎着把药汁咽了,含着糖渐渐止了哭,大眼睛好奇地盯着月瑶间的木簪——那簪子是李莲花用桃枝做的,还雕着朵小小的莲花。
“甜!”
孩子含糊地说。
“甜就对了。”
李莲花收拾着药箱,抬头看了眼西斜的日头,“等病好了,再给你两块。”
孩子眼睛一亮,刚要说话,却被张婶一把按住:“还不快谢谢李大夫和李夫人!”
她掏出皱的钱袋,却被月瑶按住了手。
“孩子病刚好,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月瑶笑着把钱袋推回去,“再说了,我们这药摊,本就不为赚钱。”
张婶眼圈一红,抱着孩子千恩万谢地去了。
暮色漫上来时,李莲花收起药摊,月瑶正把剩下的麦芽糖分给围着看热闹的孩童。
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跑远了,木案上还留着半篮没卖完的野果,是镇上的猎户送来的谢礼。
“今日倒清闲。”
月瑶拍了拍手上的糖渣。
李莲花将最后一把草药收进箱里,抬头望见老槐树上落了只灰雀,正歪头啄食谷粒:“这样的日子,原就该清闲些才好。”
在江南水乡的某个小镇上,一场连绵不绝的秋雨悄然降临。
这场雨不仅给小镇带来了湿润的空气,还引了一场可怕的瘟疫。
镇上的百姓们忧心忡忡,愁容满面,唉声叹气之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莲花和月瑶来到此地。
他们决定在莲花楼里连夜调配药方,以对抗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李莲花和月瑶不辞辛劳地忙碌着,他们精心挑选药材研磨成粉,再按照古老的配方进行调配。
经过数日的努力,终于,雨过天晴,镇上的疫病也渐渐平息,人们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
阳光洒在小镇的街道上,李莲花和月瑶站在门口,微笑着接受着百姓们送来的礼物。
新鲜的蔬菜散着泥土的芬芳,绣帕上的针线细密而精致,每一针都倾注了百姓们的心意。
李莲花和月瑶心中满是欣慰。
这些礼物虽然简单,却是百姓们最真挚的表达。
他们带着百姓们的祝福,继续踏上了前行的道路。
“你瞧窗台上这盆薄荷,多精神。”
月瑶指尖轻触叶片上滚动的露珠,水珠顺着叶缘坠下。
她望着那丛碧色,眉眼间漾着舒展的笑意,“这样的日子,总比在天界日日看云卷云舒要自在得多。”
李莲花正用素布擦拭手上残留的药汁,闻言笑着说道,“只要同你一处,哪里都是好日子。”
他握住她的手,“咱们在凡间行医救人,积些微薄功德,又能躲开天界那些是非纠缠,原就是最好的归宿了。”
白日里,莲花楼前总围着求医的乡邻,药香混着草木清气在风里漫开;待暮色漫上山头,便将楼阁泊在溪畔竹间,李莲花铺开棋盘,月瑶便执了黑子与他对弈。
经他这些时日耐心点拨,月瑶的棋艺早已不同往日。
虽仍逊他半分,落子却添了几分灵慧,寻常人已是难敌。
润玉下凡的次数愈频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