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安森魔力
“芝加哥太阳报”,罗杰-艾伯特。
“电影在愚蠢的极致里触碰到某种程度的人生智慧,对混沌理论的一种直白解读;强大的戏剧张力保证一场过山车式的观影体验,它不是泰伦斯-马力克(terrence-alick),但它依旧有自己的魅力。
而安森-伍德毫无疑问的巨星。”
八十分。
四星满星推荐。
周六,晴。
悄无声息地,媒体综评更新了,“芝加哥太阳报”也同样更新了。
罗杰以自己一贯的姿态表明立场,客观、理智、冷静,并且,不失幽默。
八十分,尽管这不是“蝴蝶效应”的最高分,但依旧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分数,在一片触目惊心的差评之中更是显眼,轻而易举地脱颖而出。
此时,就能够清晰看到,罗杰对安森的态度转变,正在持续攀登新高。
不要忘记了,当初“公主日记”的时候,罗杰完全不屑一顾,甚至可以说是痛批,双方的首次相遇并不愉快。
然而现在,从“猫鼠游戏”到“大象”再到“蝴蝶效应”,罗杰一点一点改变,并且迎来一次全新的突破。
原因就在于,在“芝加哥太阳报”的专栏里,罗杰一如既往地标注可看性评分,满分四星——
“怒海争锋”,三星。
“蝴蝶效应”,四星。
一目了然。
事情,就是如此简单。
三天前,“怒海争锋”的首映式在一片赞誉狂潮里落下帷幕,罗杰毫不吝啬自己的欣赏和赞誉,一百分满分的评价更是得到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大力宣传,在各式各样的官方通稿里,罗杰的评论都赫然在列。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罗杰也毫不犹豫地表示,这是今年十佳电影的强有力候补。
显然,“蝴蝶效应”不在一个级别上,但是——
可看性四星。
以这样一种方式,罗杰表明立场。
好莱坞内部刹那间起风了。
毕竟,那是罗杰-艾伯特,且不说罗杰的评论是否对普罗大众有影响力,但对于资深电影爱好者以及电影公司来说,这位影评人大拿的影响力确确实实存在。
在好莱坞里,不少眼睛都在盯着“芝加哥太阳报”,一直等着罗杰的影评。
然后,惊喜!
罗杰确确实实带来一个巨大惊喜,好莱坞业内人士之间窸窸窣窣讨论起来,难道……“蝴蝶效应”准备逆袭了
不会吧
千千万万的目光,熙熙攘攘地朝着媒体综评聚焦,前所未有地、史无前例地,见证媒体综评实时更新——
蔚为壮观。
安森又在不知不觉中书写了全新历史。
仅仅周六一天,“蝴蝶效应”的媒体综评就更新十三篇,相当于第一批媒体综评的一半还多,堪称骇人。
此时此刻能够再次清晰感受到,首映式当天来自“怒海争锋”和罗素-克劳的挤压,能量一直到现在才释放出来。
不管好评还是差评,至少从数字来看,“蝴蝶效应”的关注度不可能那么低。
当然,现在,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毕竟,“蝴蝶效应”此前的媒体综评看起来不太妙。
七十分,“‘蝴蝶效应’是一部载入史册的经典吗并不见的;我是否享受在电影院的这段时光并且愿意推荐给朋友吗的确如此。”七十五分,“一段直上直下的过山车式观影体验,爆米爱好者一本满足。也许唯一缺点就在于,还是太粗糙了。”
七十五分,“一次青少年对生命对人生的大胆幻想;但安森-伍德让这样一个故事变得可信并且具有冲击力。”
三十分,“如果这是中学生戏剧节演出,我愿意送上热烈的掌声。整部荒谬而幼稚电影里唯一一个阻止我中途离场的因素就是安森,他具有难以置信的魅力。”
六十五分,“值得一看,值得思考。也许最大问题在于,我脑补的剧情比电影更加复杂也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