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英雄形象。
在漫威的一系列演员里,包括人气最高的小罗伯特-唐尼(robert-downey-jr.)、克里斯-埃文斯等人都没有能够摆脱超级英雄角色的束缚,离开漫威之后的演员事业遭遇不同瓶颈,曾经成为自己事业突破口的角色正在扮演拖自己后腿的负担。
只有少数演员,像斯嘉丽-约翰逊、马克-鲁法洛(ark-ruffalo)这样从独立电影出身的演员能够保持自己的色彩,继续摸索不同的演员道路。
其实,这是表面现象,深层原因是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的策略,彻底扭转他们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被动局面。
在八十年代,哈里森-福特(harrison-ford)、汤姆-克鲁斯全面崛起引爆市场,好莱坞的巨星时代迎来巅峰。
也就是说,观众们不在乎电影的类型或者故事,他们会因为演员而进入电影院,票房号召力来自巨星们。
九十年代则成为见证者,威尔-史密斯(will-sith)连续五部电影北美票房突破一亿美元,书写历史,这为他赢得了“史皇”的称号。
阿诺德-施瓦辛格、金-凯瑞、朱莉亚-罗伯茨、梅格-瑞恩、汤姆-汉克斯(to-hanks)、丹泽尔-华盛顿(denzel-washgton)等等巨星全部拥有这样的号召力。
可想而知,主动权也就一直掌握在演员手里。
电影制作公司希望赢得票房的话,就必须邀请巨星——这也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盲目相信巨星”的根本原因,然后支付这些巨星演员越来越多片酬,乃至于票房分红,并且在2010年前后达到巅峰。
约翰尼-德普拍摄“加勒比海盗4”的时候,五千六百万美元的片酬,震惊整个市场。
一直到2008年,“钢铁侠”的出现。
伴随电影的原创力下降、观众对类型电影的要求上升、演员的票房号召力下滑,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电影公司开始寻找不同轨道。
迪士尼,将目光放在漫画之上,他们选择因为白色粉末而陷入漫长职业生涯低谷的小罗伯特-唐尼担任主角,就是试图摆脱巨星光环的影响。
这,成为分水岭。
但是,在现在,2000年的当下,情况则截然不同,演员所需要面临的风险体现在其他方面——
漫画二次元超级英雄
依旧是边缘文化,并不受重视,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作团队不需要考虑主流市场的需求,反而能够根据原著的风格创作出多姿多彩的作品。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