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六大同秋防一,十月初七黄河水患,十月初十大同秋防二,绍绪帝的心情跌到了谷底,整个养心殿气氛压抑到了极致。
……
十月初十日,裴衡的长子裴世宪返回盛京,他已经在今年秋闱获得了举人,准备来年开春参加绍绪四年的春闱。
……
河南水患对于皇帝来说是钱和人的问题,肘腋之患。潘家年是苏州潘家最优秀的子侄,朝堂议事时,严首辅一力保荐,袁次辅没有异议。潘家年的上任毫无风波。
对于江南世家来说,黄河水患影响的是漕运,南来北往的货物交通,是盐务。而盐这种白花花的银子,则是江南的根本。所以,锦衣玉食的江南子弟也只能捏着鼻子去了哀鸿遍野的河南。
但是大同秋防对皇帝来说则是心腹之患。
大同北靠北狄,另有代王,地属山西。任何一个角度看对绍绪帝来说,都没有什麽值得放心的地方。更要命的是,山西布政使的恳求公侯充任大同总兵,则是要把好不容易收拢在盛京城里面的勋贵放回九边,派谁去就很重要了。
放在隆裕朝,这个不是问题。最佳人选自然是英国公府,再不济还可以是襄城伯府。现在皇帝想对英国公府进行蚕食,怎麽再能让英国公府充任?不能让李威充任,那就只能让李武去。那借南苑事好不容易把李武的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免职,就是一个笑话。
倘若是襄城伯府去,绍绪帝也觉得不妥。两个勋贵府一个在京一个在边,遥相呼应,然后内外夹击?
所以,绍绪帝的目光一直都在剩下的四个勋贵府里面打转。而这四个,一个都没有上折请战。
镇北侯曾达正忙着接手秦烈留下的中军都督,清洗中军,放进自己的人。
良国公府秦家恐怕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这也是绍绪帝默认的。
五军都督府管着京营,管着宫防。英国公府的势力太大,之前不让李武做左都督,刚登基不久的皇帝做不到。让李武做了左都督,里面都是英国公府的人,现在的绍绪帝也做不到。良国公府想来也是如此思虑。
而忠勇侯蓝继岳,就是一个朝堂上的玩物,两个儿子名字虽好听,看看秋獮打回来的都是兔子和野鸭,就知道水平。
至于永昌伯府,其实绍绪帝也不知道卫定方这个人到底是怎麽想的。
绍绪帝已经好几天没有进后宫了,御书房的桌案上放着三罐养生补气的汤,他是一点都不想喝。
这时,邓修翼抱着奏章进来了。跪在御案下首,正在整理内阁票拟文书。他已经从文书房掌房升到了随堂太监,不像从前只能一直在殿内跪着抄文书,可以随时进出了。
不一会,绍绪帝召了陆楣前来。陆楣进殿便看到了邓修翼身上的衣服,眉头一皱,原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成全了这个人。
陆楣前来是来报告南苑秋獮中那白羽箭的事,晾鹰台西五里内,有良国公府秦家丶英国公府的李云璜丶忠勇侯府蓝家丶永昌伯府卫家和陆楣自己。
在他追击想要暗杀李云璜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有人要刺杀皇帝。回来后,才知道现场居然是两拨刺杀。那麽这四个勋贵府都有可能性,
另外还有北去的太子和同在现场的二皇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