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绪三年,九月十五日。
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大朝会的正经议题只有一个,南苑到底发生了什麽事。
果然,在正式议事开始后,陆楣出列,「臣有奏!」
绍绪帝不想说话,就抬手示意他讲。
「九月初九南苑秋獮,北狄人混入其中,意欲行刺圣上。
经臣核查,虎苑护栏确有被人损坏痕迹,另有人抛洒雌虎尿液,一条向北,一条向西。猛虎受虎尿刺激,破栏而出。
一虎尚未出栏,便被李武拦截,击杀。
向北两虎,一为良国公府世子秦烈所杀,一为晾鹰台众侍卫所杀。
向西一虎,直至象苑,致象群受惊出栏。群象向西向北而去。然象苑西北侧土墙被毁,实不在象群行踪所及范围内,应当是人为。
现在场面混乱,已不可查何时破坏。臣以为,北狄人当从此进入,骑马进入晾鹰台。北狄人的马匹也有核查,无任何徽记,当是谋划已久。
臣以为,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李武统领此次秋獮,却出了如此大的事故,难辞其咎,恐有通敌之嫌,请陛下下旨罢免李武,革职候讯。」
陆楣说完,众人虽早已知道这个奏章必来,李武或多或少会受到处罚,但是「革职候讯」的意义重大。如果皇帝同意,那麽锦衣卫就会捉拿李武,进行刑讯。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
这时候襄城伯杨震岳出列。
「陛下,老臣以为虎苑护栏经九月初八日陆指挥使和李武共同勘检,陆指挥使亦言没有问题。
当日时,李武受君命前往虎栏。到后即派人回报猛虎出栏事,路途不曾耽搁。
且李武在虎栏与猛虎搏杀,被虎鞭打到身怀内伤。杀虎后,即刻疾驰护驾,杀了两名北狄人。
英国公李威为北狄人箭弩所指,若非用拐杖格开,将命丧当时。
可见,北狄人混入事,实与李武无关。
且英国公府世代忠良,屡次我朝与北狄作战,英国公府身先士卒。今以通敌之嫌,革职候讯,朝野震惊,人心激荡。望陛下三思!」
绍绪帝还是没说话,只抬眼看了一下坐在西阶下的李威。李威双目紧闭,双手扶杖,也不说话。
「陛下,臣以为革职候讯本是应当。」镇北侯曾达出列,「襄城伯所言皆是李武无通敌之嫌,却不言土墙为人所毁之事。北狄人能混入晾鹰台,猛虎出栏丶群象西奔,都是障眼法。其根本仍在土墙毁坏。所以李武确有嫌疑。」
曾达深恨秋獮南苑毁了小儿子曾令荣,故毫不掩饰地落井下石。
平时很活跃的忠勇侯蓝继岳此时没有说话,他还在等皇帝的态度。
虽然他知道陆楣就是皇帝的人,镇北侯曾达也是皇帝的人,但是皇帝拿人做筏子的事,他也不是没经历过,所以他不着急,他在等良国公秦业说话。
如果良国公秦业也认为当革职候讯,他就会有一套更好的说法,让大家觉得非如此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