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枭记得国内第一台直升机好像是直-5。
是在1956年的时候开始研究的,仿制的是米-4直升机,虽然这款直升机在1958年的时候就已经试飞成功。
但因为质量问题,以及后来一些事情的耽搁,就暂时搁置了,直到1964年的时候才开始量产。
直-5的研究,也培养了大批的相关人才,为今后的直升机研究提供了基础。
而之后就是直-6、直-7、直-8的研究。
不过这些研究也都不是一帆风顺,踩过不少坑,李枭打算之后查查,看看能不能加快直升机的研究进程。
但这也不着急,这一项工程不是一时半刻能完成的,也是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进行的。
吃完饭,把两个小家伙赶回去写作业。
李枭就去了外面,看了看玉米,玉米的长势很不错,一个来月的时间,已经长出了15厘米左右,玉米苗也都有了两三片叶子。
他这算是种的比较晚的,春玉米其实最好是在四月中旬种植。
不过关系也不大,虽然晚种了一些最多也就是晚收获一阵,按照1oo-12o天的生长日期来算,大概九月底左右就能看到成果。
在院子里拔了拔草,李枭看时间还早,晚风吹的挺舒服的就对着旁边的王芳道:“媳妇,要不要出去转两圈。”
。
“这么晚去哪转?”
。
“就在百万庄内,走了,闲着也是闲着。”
,李枭说着就牵起了媳妇的手,向着门外走了出去。
百万庄内是有安装路灯的,虽然路灯没有后事的亮,显得有些昏暗。
但照亮却足够了。
此时百万庄内已经住进来了不少人,至少有7成屋内都亮着灯,晚上在外面转圈的人也不少。
有老有少一边转着圈一边聊着,聊着国家大事、聊着一些八卦,很是悠闲。
“老张。”
,看到前面一个身影有些熟悉,李枭喊了一声。
闻言张奎转过了身,看到李枭也是一乐:“你小子今天怎么有空出来溜圈了。”
。
“这不是那边忙完了!
咱这根弦也不能总绷着。”
,一边说李枭一边走到了近前,看着张奎旁边的女子道:“这是嫂子吧?”
。
注意到爱人的疑惑目光,张奎也解释道:“媳妇,这就是李枭,这一位是李枭的爱人王芳同志。”
。
说完他又对着李枭道:“这是我媳妇孙兰。”
。
“你就是李枭啊!
老张可没少和我提起你。”
,而孙兰闻言看着李枭也是道。
闻言李枭笑着开玩笑道:“是不是没少笋我?”
。
这一次没等张奎媳妇说话,张奎就道:“去你的,我是那种人吗?”
。
这惹的几人不由都笑出了声。
“走,一起转转。”
,李枭邀请道。
“那就走着,我们也是刚出来。”
,张魁道。
几人一边走一边聊着天。
有着李枭、张奎两人在,王芳和孙兰也熟悉了起来,越聊投机,话题也聊到了喜欢什么书,喜欢书上的哪些人物上。
这让李枭有一种很轻的即视感,就像是后世几个女的凑到一起,聊着自己喜欢的明星一样。
李枭两人插不上话,索性就跟在了两人后面聊了起来。
“你那猫猫车的研究快完成了吧?”
。
李枭想了想道:“马上了,上一次我过去,动机的设计图已经都弄了出来,就剩下零件打组装了,我算了算也就这两天的时间。”
,
“那你到时候可以提前和我说一声,这种车这我辈子还真没见过,水陆两栖啊!
全球这也是仅有的吧!”
。
“或许吧!
不过我听说毛熊好像曾经研究过一款水陆两栖的车,不过好像因为实际性能就被淘汰了。”
,李枭解释了一句。
他这也算是瞎扯。
水陆两栖车虽然在这年代不常见,但一些国家也都有研究,